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理财参考

美丽“香”村的产业致富路

2019-06-10 来源:中国临夏网-民族日报  记者:马霞 黎元军  浏览量:11105

康乐县虎关乡关北村是远近闻名的制香村,这里的村民用古法制香,历史悠久,享誉洮河流域。近日,记者一路上闻着淡淡的香味,走进关北村,感受这项传统技艺为村民带来的变化。“我们村家家制香,户户飘香,人人挣钱,这都离不开杜氏第三代制香人杜鹏杰的带领。”谈及制香产业,村民们都这样说。 

    在虎关乡包抓关北村组长肖赤涛的带领下,记者无论走进哪一户,都能看见房前屋后晒满的香。这些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的香产品,红的、黄的整齐罗列,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走进杜鹏杰的制香坊,他为我们展现了这门传统的制香手艺。

    “我的香产品主要有檀香、盘香,制香的工艺并不复杂,将榆木皮、木炭粉、甘松、艾草等原材料按比例打碎放入机器制成各种香,然后放入合适的容器晾晒,等晒干后就可包装出售。”杜鹏杰说,制香原料的选定和制作流程都有讲究,工序繁杂,有选料、配料、成型、晾晒、拾香、包装等环节,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任何一道工序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成品香的味道和品质。现在他的香坊一年可制香10万余封,售价在3至15元之间不等,产品主要销往临洮、天水、甘南、青海等地。 

    “做香还要看天气行事,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翻一下,要日晒均匀,一旦遇上阴雨天气,得不到及时晾晒,这批香的颜色、香味都会受到影响。”杜鹏杰说,每家每户为了争得充裕的晾晒时间,晾晒工序从凌晨3点就要开始进行。 

    72岁的老奶奶吕淑兰在自家院子里娴熟地包装香束,这是制香的最后一道工序——拾香,经过包装后,就要装箱销售了。“我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拾香的活正适合我做,不用出家门就能挣到钱。”吕淑兰高兴地说。 

    “因为制香方便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我们就把初级产品发放到妇女手中,送活上门,按件计薪,她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在家进行拾香、包装这些简单的操作,每月可以挣2000元左右的工资,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杜鹏杰说。

    作为关北村第三代制香人,杜鹏杰一直希望依托目前一家一户的加工作坊,形成集中连片的加工销售区域。同时,打造康乐“香”村传统古法制香主题广场,让制香手艺继续在关北村传承下去。 

    “目前,我们正在协调县上的市场监管、工信、文广、商务等有关部门,从商标注册管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宣传推介、电商运营销售、产品整体包装等方面,让关北村的传统古法制香焕发出勃勃生机。”肖赤涛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 责任编辑:马宇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