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从喧闹的街道拐进八坊十三巷的一条主干道——大旮巷,感觉世界忽然就静了,时光突然就慢了。冬日的清晨,街内游客并不多,来往的多是住在巷区的居民。沿巷口两边满目都是砖雕和铜雕,内容展现着回族人的生活画卷。
八坊十三巷的主干道——大旮巷
五年前,“低收入群体聚居区”“城中村”还是这里的代名词,这个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着近2000户约10000名群众。由于贫困面广、开发难度大、民生问题非常突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创业就业难,近40%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曾一度与贫困挂钩,是城市的贫困区。
巷子里的巨型砖雕展示了整个八坊十三巷全景
为了让八坊十三巷再现昔日的辉煌,与现代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临夏确定了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尊崇历史、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把文化传承保护、旅游产业培育、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困难群众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不让群众出一分钱,全力推进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打造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街巷。
江南小镇一般的八坊民俗院落
现在,八坊十三巷已经成为临夏一张最具特色的旅游名片。八坊里店铺鳞次,商业繁荣,有尝不完的风味美食,看不够的民俗风情,品不尽的花园曲径,犹如踏入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清明上河图”,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八坊里的居民因此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各民族群众之间、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八坊十三巷成为了文化发展、商贸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标志。
盖碗茶一景
目前,八坊十三巷内共有商户60家、商铺213间,农家院“回味斋”“河州家宴”年收益达到100多万元,创造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稳定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30余人,劳务年总收入可达600万元。同时,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八坊十三巷居民商铺庭院市场价值节节攀升,群众居住的一户四合庭院增值3-5倍,升值到300-400万元,八坊居民的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截止2018年7月份,游客人数达到3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亿元,同步增长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