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情
★钟翔
喜好石头的确切时间,已不记得清楚了。估计是从儿时开始的。
我出生的那地方有一条河,叫流川河。儿时常去游泳、捉鱼虾、拣石头。石头有大有小,图案各种各样。看上眼的、图案奇特的,就带到家里,放在炕沿,或窗台上。闲时拿着翻来覆去地看,觉得挺有意思。
有一种我那里叫“挖央儿”的游戏,可二人玩,也可多人玩。玩的东西就是五颗小石头,蚕豆般大,圆圆的,是从河里拣来的。玩时,几个人席地而坐,开头的右手捏住五颗石子,先抛起一只,其落入手中前将余下的四颗放在地上。再抛起来,先一只只捡起来,在两只两只捡、三只一只捡、四只捡。一轮下来不输的,就来第二关。五颗石子,忽而落在手背上,忽而在眼前抛上抛下,逗引出许多笑声。
读小学时,经常去生产队劳动。影响最深的便是砸石头。晴好的天气,带上斧头、铁锨、背篓,来到河边,按老师安排分组行动。一组为寻找,一组为运送,一组为砸碎。我被分到找石组,这合我的意,可以随意漫走于铺满石头的河床。一边找要砸的,一边找自己喜欢的。岸边,充满学生的嬉笑声、锤子的击打声、河水的流淌声,异常热闹。下午,运光了杂碎的石子。装满我衣袋的彩石,也带回到家里。拿这个看看,盯那个瞅瞅,真是爱不释手。
中学就在流川河边。看书背课文,或课外活动,时不时去河里捡石头。到初中毕业,家里边有一堆捡来的石头。洗净后细看,石头的图案,有圆圆的月亮、飘绕的白云、奔跑的动物、盛开的野花,还有奇形怪状叫出不名字的。看看一个个石头,仿佛见到了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世界。
考上一所中专后,离家外出求学,再顾不上石头,更不便带到学校去,渐渐淡忘了。
书读多了,关涉石头的方方面面,也知道的多了。什么“黄河奇石”、“洮河奇石”、石头的价值、藏石家等等。
后来随工作单位变化、生计的奔波,曾在大夏河、洮河、广通河捡过石头。大多只是赏玩而已,不作收藏,这缘于读过的书上对石头的描述。书上说,我们所见过的石头,都在大地上,与生长的万物混在一起,是草芽幼苗的仇敌。石头压住的地方,草长不出来,庄稼苗也长不出来。由此,对石头有了另一种看法,不喜欢起来。
我脑海里,除了钢铁,就是石头硬了。渐渐悟出,石头的硬,是石头存活的唯一理由。风蚀不烂,水冲不破,人拣不尽,车运不完。石头的寿命几千年几万年数亿年,比人长多了。
我想,石头的硬,若钻进人的身体或思想境界,那该叫硬气、骨气、志气,有了它,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许多有意义的大事。
图文无关,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立刻删除。
编辑: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