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临夏文艺

河州祁大篆

2018-10-26 来源:中国临夏网-民族日报  记者:罗东升 冯元鹏  浏览量:1249

河州祁大篆
◇王维胜
   

友人祁大篆,姓祁名小云,字清云,斋号留云堂,生于东乡县祁杨村,十五岁学习书法,至今学书三十载,擅长大篆。

大篆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各类书体的统称,是祖先们为我们创制的最早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和手段,其书法圆融浑劲、古茂雄秀、韵味悠长。回眸历史,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是无尽的遐思,我们已无法想象,精美绝伦、浩瀚缤纷的大篆文字在此起彼伏的岁月里,被如何塑造的那样完美与和谐,只能感叹丰富的文字符号在书法艺术的境界里达到了极致!黄河奔流,泥沙俱下,大篆艺术如金之耀,光芒尤盛,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学习大篆、追溯大篆、欣赏大篆,不正是感受古人胸怀,回味灿烂时代的最好载体吗!

清云的大篆扎根于传统之上,他远临石鼓文,近学吴昌硕,追求苍劲古拙、雄浑大气的风格,字如其人,确与他的性格极其相符。这使我不由想到族爷王箴,其书法名满河州,人称“王铁笔”,笔力千钧,古树虬枝,苍劲朴拙,其性情耿直,疾恶如仇。前人已逝,虽不可同日而语,亦可为乡贤楷模,砥砺前行。

我爱好写作,也喜欢书法,与清云相识十年,对书法也有了一些感悟,这就是书法要知敬畏、存戒惧,即不能脱离自然、道德和传统,更不能随意妄为、故步自封!清云默默研习书法五体,对大篆书法用功尤勤,先识、后习、再创新,在金石古韵和时代气息上反复摸索,极力彰显出大篆的魅力,其中甘苦不言自知。

祁大篆不慕虚名,广泛交流,不管是聚会、笔会,还是朋友、老百姓,不论是厅堂馆阁、酒楼亭台,还是寺院茶社、企业农家,都能应地、应人或四字、或八字,慎重对待书法和求字之人,精心创作,绝不应酬,尤其注重书写内容与求书者相符或相近,不千篇一律,内涵不同,章法有别,各具韵味,多年来已题赠近千幅,虽然认识大篆的人很少,但能够真切感受到人们对大篆书法的喜爱之情,于是人们多戏称“祁大篆”。

祁大篆之名无褒贬之意,如此称呼倒也亲切!总之艺海无涯、世路茫茫,要有殉道之情,要怀诚朴之心,不能急于求成,终将实至名归!清云已至不惑之年,在此,唯有祝君观心证道,精研书艺,坚守信念,更多惠及社会!    

编辑: 责任编辑:王芳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