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记述

和政县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11-22 来源:中国临夏网-民族日报  记者:●许金虎  浏览量:17985

和政县红色旅游起步较晚,但借助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强劲东风,有了喜人的发展。2009年,县委县政府投资在松鸣岩景区建立了肋巴佛革命纪念馆,2013年搬迁到县“三馆一中心”,2018年3月又进行了提升改造。展厅由肋巴佛革命事迹展区、和政县革命史展区、和政县建设史展区和和政县党员教育基地四部分组成。真实地再现了革命烈士怀来仓肋巴佛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展示了和政悠久的文史、党史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资政、存世、教育的意义。 

    开馆9年来,累计接待参观瞻仰人数50多万人(次),其中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30多万人(次),在和政县大旅游的格局中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和政县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1、红色旅游资源从无到有。和政县的红色革命史自1938年和政有志青年牙含章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后有朱亮、黎世祥、牙克新等革命烈士的事迹口传碑记,又有1953年双栅梁剿匪平乱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960平方公里的宁和大地上广为传颂。先后两次投资建设肋巴佛革命纪念馆,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2、红色传统教育由浅入深。肋巴佛革命纪念馆通过开展“五进”活动,借助每年“6·12文化遗产日”“革命烈士纪念日”和“国庆节”等各类节庆和纪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17年在全县十三个学区21所小学5000多名学生中开展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今年又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实践活动。 

    3、红色旅游的环境由宽到优。2017年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制定了《甘肃省2016-2020年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强县战略为发展红色旅游指明了目标方向。还有和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日益改善的旅游环境都为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和政红色旅游发展的建议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增强开拓前进勇气和力量的教育工程,我们应以“四个基地”和“一个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的命名为有利契机,将肋巴佛革命纪念馆建设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爱国主义思想的大讲堂,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队”。 

    1、科学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县旅游强县战略的总目标,倾斜更多的资金用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提升改造工作,做到整体的统筹规划。协调好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规划的衔接,使红色旅游的发展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要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特色打造,在“绿色”中增“红色”,在“红色”中挖“特色”,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生机与活力。 

    2、持续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好机遇,建议在松鸣小镇打造以肋巴佛革命纪念馆为主景点,集瞻仰、纪念、爱国、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加大周边区域的环境整治力度,在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绿化亮化等方面不断提升,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3、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内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度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一是要将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爱国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二是依托红色、民俗、生态三大文化特色进行主题式、系列化的开发,以红色文化带绿色生态,以红色历史带特色民俗,以红色精神带环境营造;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密切结合,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着力培育旅游产业要素,把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有机地融合到红色文化中去,跳出单纯建设革命纪念馆的思想桎梏,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功能完善的红色景区。四是要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宣传形式、内容,积极运用新媒体,大力推广红色旅游+互联网,建立完善红色旅游网站、虚拟博物馆,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全覆盖;要积极参加省、州、县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节会,进一步开展主题宣传推广系列活动,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提升和政的知名度、美誉度。 

    (作者单位: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

编辑: 责任编辑:马宇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