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县市新闻

临夏县

2018-09-08 来源:未知  记者:  浏览量:6636

【基本情况】临夏县位于临夏州西南部,东与临夏市、东乡县、和政县接壤,南以甘南州合作市、夏河县为界,西与青海省循化县毗连,西北与积石山县相连,北面与永靖县隔河相望。县境东西宽53.1公里,南北长59.85公里,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地貌为青藏、黄土高原参半,多山沟,兼有塬、川,地势东北地、西南高,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平均海拔为2287.6米。年平均气温7.6℃,年均日照时数2327.7小时,日照率52%,无霜期183天左右,年降雨量472.3毫米,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县现辖19个乡,6个镇,219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11个居民小组。县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蒙古、哈萨克族等9个民族。2016年底总人口39.93万人,其中汉族23.04万人,占57.70%,回族13.29万人,占33.28%,其他少数民族3.60万人,占9.02%。
  【资源优势】县域内耕地面积36.94亩,人均耕地1.06亩,园地面积0.3万亩、林地面积47.06万亩、牧草地面积47.0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4.9万亩;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类10种,主要有黑色金属铁,冶金辅料矿产耐火粘土,建材用非金属石灰石、水泥粘土、饰面大理岩、花岗岩、建筑用砂石、砖瓦用粘土,水汽矿产有矿泉水、地下水;野生植物8类170多种,其中党参、当归、柴胡、板蓝根、大黄等中药材品质好、产量高,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野生动物3类11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3种,国家三类保护动物6余种;县域内有黄河、大夏河及其支流老鸦关河、漠泥沟河、红水河、牛津河、多支巴河和槐树关河等发源或流过,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县总水量9.5亿立方米,可供用水量1.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1.44万千瓦时,开发水电站21座,装机总容量达3.5万千瓦;境内有堪称“河州珠穆朗玛峰”之称的五山池,河州八景之一的“露骨积雪”太子山,以及关滩沟、龙首山、莲花湖、三岔坪等诸多风景秀丽的景区,也有代表马家窑、齐家、马厂、辛店文化的杨家河、莲城、崔家、朱家墩等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旅游资源颇为丰富。
  【国民经济】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9301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9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0%,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6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8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58万元,比上年增长9.26%。全年财政支出2947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0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0139万元,比上年增长9.28%。
  【三农”工作】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8.14亿元,比上年增长3.9%;林业产值0.25亿元,比上年下降4.5%;牧业产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9.9%;渔业产值0.00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54万亩,比上年下降2.0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4.56万亩,比上年下降0.89%,秋粮播种面积22.97万亩,比上年下降2.83%,油料种植面积2.95万亩,比上年增长3.38%;全年完成造林6.4万亩,新栽植啤特果1.9万亩,核桃0.65万亩,油桃0.2万亩,挂果樱桃0.05万亩,育苗0.56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33万亩,比上年下降0.14%;年末保证灌溉面积16.77万亩,比上年下降0.1%,化肥施用量(折纯)0.43万吨,比上年下降0.42%;年末全县共有养殖场(小区)360个,养殖大户4200多户,标准化示范场37个(其中部级2个、省级9个、州级26个),发展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2个、州级16个),年产牛奶2万吨、肉类1万吨、羊毛470吨、鲜蛋2450吨,是全州主要的奶牛、生猪和禽蛋生产基地,也是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
  【项目建设】2016年,县上实施各类重点项目95个,完成投资38.9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23个、完成投资27.33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个、到位资金43.6亿元。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个,完成投资15.9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48%。其中党年完成投资超过2亿元的项目有:临夏县惠民嘉苑棚户区改造工程(姚川片区)当年完成投资3.6亿元;临夏经济园区壹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低温酸奶及冰淇淋生产线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8亿元;临夏县永恒家园小区建设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5亿元;甘肃豪马集团临夏州汽车产业文化园当年完成投资2.6亿元。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加大项目谋划论证,总投资741亿元的373个重点项目进入全省“十三五”规划项目动态管理库。
  【优势产业】立足发挥区位优势、传统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全力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劳务输转、布鞋加工、砖木雕、民族刺绣和藏式家具等特色产业。先后引进蒙牛集团、燎原乳业等食品企业;年输转劳动力10万多人(次),创劳务收入14亿元,被列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劳务品牌(牛肉拉面)项目培训工程试点县;累计建成高效日光温室8440亩,拱棚2000亩,露地蔬菜5.87万亩,草莓基地630亩,蔬菜面积达到6.89万亩,年蔬菜产量达到7.91万吨;累计栽植核桃7.24万亩、啤特果16.41万亩、油桃3600亩、苹果2000亩,年水果产量8833.2吨;全县有布鞋产业加工户220户,企业25户,从业人员10300人,销售网点290个,遍布9省60个县市,生产各类布鞋213万双,实现产值8520万元,注册有“河州巧姑”布鞋商标;县域内有神韵、能成、青韵等砖雕生产企业,年生产砖雕产品8万多平方米、砖雕产品630万件,近5000多人从事雕刻、运输及安装,年产值达到2.1亿元,有“柏居艺”藏式家具、祥泰工艺品和飞龙木雕等4家木雕企业,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有河州民间刺绣培训中心、兆美民族刺绣文化有限公司和莲花镇手工刺绣编制服务中心,全县从事刺绣群众1200多人,年产值达到4200万元,从事葫芦雕刻和销售群众有400多人,年创收700多万元。
  【扶贫开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方略,聚焦减贫任务,举全县之力狠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2016年减贫15920人,贫困面下降到13.65%。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财政资金3.5亿元、撬动群众投资1.6亿元,一揽子解决了贫困村和贫困户住房、道路、上学、就医等难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造危房3697户、特别是投资3000多万元对618户特困户的住房进行彻底改造,危房改造面达8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建制村通畅率均达100%;硬化村社巷道126.7公里、到户率达65.8%;新建村幼儿园57所、卫生室11所、乡村舞台57个,实现了有需求贫困村幼儿园的全覆盖,村卫生室、乡村舞台覆盖率分别达到72.6%、75%,带动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大力推进异地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下山进城、安家落户,共搬迁群众902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49亿元、13206户,积极扶持群众发展养殖、种植、布鞋加工、贩运、小商品零售、餐饮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广泛动员全县宗教界、企业家等各界人士主动参与扶贫,落实帮扶资金650多万元,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推动脱贫攻坚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各级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协调项目17个,落实帮扶资金2180万元,办实事好事185件。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44.7元,比上年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17.5元,比上年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为55688万元,乡村为21704万元。
  2016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357人,参保率为99%;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2517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5284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为25328人,参保率为9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6850人,参合率达98.95%;全社会低保户数34737户、10638人,其中城镇低保8232户、23504人,农村低保26505户、84134人。
  【社会事业】全年共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争取资金150万元,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争取资金13万元;组织申报各类专利111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授权21件。 
  2016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45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15所,六年制小学151所,教学点39所,幼儿园136所(其中民办12所,独立公办20所,小学附属104所),寄宿制学校13所(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0所);全县在校学生52883人,其中高中学生4315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88人,初中学生8285人,小学生27395人,在园幼儿12600人;教职工3644人(其中代课教师82人),专任教师3113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99.6%和93.3%。幼儿毛入园率75%;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98.5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2%;高中毛入学率60%。
  2016年末全县共有博物馆(纪念馆)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各1个;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1个,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7306万元、增速14.78%、占GDP比重2.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069人,文化产业投资260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23195万元;年内共举办各类群体活动20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7万人次。  
  2016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7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28所(中心卫生院4所,一般乡镇卫生院21所,社区服务中心1个,卫生院分院2所),村卫生所室242个;现有编制床位数607张(乡镇卫生院无编制床位),每千人口有编制床位数1.51张;全县卫生计生系统现有正式在册职工814人(乡镇卫生院3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4人,在职村医242名。
  【环境保护】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大力整治环境卫生、集中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狠抓砂场整治、河道治理,积极推进集中供暖、煤改气等工作,大力推进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经济林建设和城乡绿化。2016年投资146万元,重点实施了精准扶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临夏建福、顺源养殖场污染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临夏县城区(关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投资50万元。县中学、新集中学、土桥中学被命名县级“绿色文明学校”,安家坡乡被命名为州级“绿色优美乡镇”,县政府办公室、临夏县二院等单位被命名为州级“绿色文明单位”,新集中心小学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先锋乡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编辑: 责任编辑: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