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县市新闻

临夏市

2017-10-13 来源:临夏州政府门户网  记者:  浏览量:9306

一、基本情况

临夏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区域总面积8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现辖4个镇、7个街道,36个行政村、37个社区,总人口38万人,境内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9%,享有“花儿之乡”、“彩陶之乡”和“牡丹之乡”等诸多美誉。

二、资源优势

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临夏市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商埠,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有着依藏面兰的得天独厚区位优势,与兰州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市区与国道213线、省道309线、康临高速、临合高速等公路相连接,是州内刘临路、临大路、折达路等通县公路的枢纽。随着河州大道的建成通车,兰合铁路和临夏机场的谋划建设,全市四通八达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活跃的商贸物流传统优势。临夏市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有超过30万临商的身影活跃在青藏线上,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商贸物流通道,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商贸重点项目,加快“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南利家居建材城、义乌商贸城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相继实施,全市商贸物流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以商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突出的文化旅游优势。临夏市境内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花儿艺术、雕刻葫芦和紫斑牡丹独具特色,东公馆、榆巴巴拱北、红园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风格别致,辖区内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兰州—临夏—甘南—九寨沟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城市。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要素,精心实施了奥体中心博物馆、大剧院、体育场、体育馆、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大夏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高标准建成了东区民族风情步行街,打造了西北最大的八坊虫草交易市场,挖掘包装了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点,特别是按照以节会聚人气、提形象、促发展的思路,连续举办了牡丹观光旅游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国际性、全国性的大型节会赛事,推动了文化与旅游、商贸、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优势凸显、基础改善、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良好的特色产业优势。临夏市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特别是牛羊肉、副食品加工和地方风味小吃在西北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服务等手段,我市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以手工地毯、农畜产品、民族用品加工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格局。全市现有出口企业9家,外贸出口产品主要有手工地毯、蚕豆、干酪素等,特别是手工地毯,产品远销阿拉伯国家以及德国、美国等国家。

三、国民经济

2016年,全市完成市内生产总值66.28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70.53亿元、增长14.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8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1亿元、增长8.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0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6.4元、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四、扶贫开发

临夏市坚持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与双联行动融合开展,统筹推进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以德扶贫。2016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实施了美丽乡村、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渠道衬砌等农村基础设施和一批富民产业项目,发放精准扶贫小额贷、双联惠农贷、妇小贷、互助社借款等各类贷款2.62亿元,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4952人,顺利通过了全省2016年度贫困人口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

五、项目建设

临夏市坚持把发展抓项目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2016年,共实施总投资294亿元的各类重点项目123个,其中:新建48个、47.4亿元,续建75个、247亿元,上亿元的53个,年内竣工投入使用76个,是近年来竣工数量最多的一年。加强与有投资意向企业的对接联系,成功引进社会资本5亿元以PPP模式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在创新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初步探索尝试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六、城市建设 

临夏市注重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指导作用,科学推进城市建设和功能完善,围绕自治州60周年大庆,博物馆、大剧院、体育场、体育馆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圆满保障了州庆活动的顺利举办;实施了大夏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相继建成11座自控翻板坝、4.3公里亲水平台、湖面音乐喷泉和牡丹菊花长廊,形成了63万平方米的连续河道水面景观和30公里生态绿地;实施了红水河风貌改造、迎宾大道街立面改造、南北滨河路亮化工程,城市形象品位持续提升。围绕城市道路通畅,相继实施了城东五路、环西一二三路等重点项目,第二大桥、摩天轮大桥建成通车。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黑车营运、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购置配齐垃圾清运车等各类环卫车辆25辆,全面提升机械化保洁覆盖面,新建公厕11个,安装了一批非机动车停放架、公交站牌、果皮箱等便民设施,坚决取缔新华街夜市、崇文路手机市场,集中破解了老花市马路市场等城市顽疾,免费开放全市所有公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七、环境保护

临夏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相继实施了北山根地质灾害治理、南龙尕圆山笔架山荒山造林、城区道路绿化、河道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统筹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认真办理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转办案件,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00余起;持续加大燃煤锅炉、餐饮油烟、噪音污染、烟花爆竹燃放等13个方面的集中整治,建成使用集中供热3号热源厂,拆并各类燃煤锅炉135台,通过发放电热毯、补助电费、玉米秸秆收运等多种措施降低煤烟污染;封堵河道排污口13个,关停17家采砂及砂石加工企业,新建11个镇垃圾收集点,率先推进农村旱厕改造试点和污水全收集试点,从源头预防了环境污染。全年PM10、PM2.5年均浓度值分别下降到83、4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到312天,圆满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指标任务。

八、优势产业

临夏市坚持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切入点,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南利建材博览城一期、天元国际商业广场正式开业运营,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广场、河州宾馆、中天健广场、百益国际贸易中心、大什字商贸城等重点产业项目顺利推进。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高标准完成八坊十三巷4座牌坊门及大旮巷至拥政路7条2.2公里街巷风貌景观改造,建成使用会展中心三号馆,成功举办了环湖赛、牡丹文化艺术节、郎朗慈善音乐会等节会赛事,《河州四韵》纪录片作为自治州60周年献礼在央视播出,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展示提升了临夏对外形象。

九、社会民生

临夏市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以更大投入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大夏河南岸保障房、城市养老院、杨妥家应急避难场所相继建成,完成引黄济临肖家水厂提升改造,让每一个临夏人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相继实施了32条1.3万平方米城市小街巷硬化、212户危房改造、1946套棚户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及干部职工工资提标政策;新建改建建国小学分校、江牌村幼儿园等21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狠抓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成功承办全省篮球争霸赛部分赛事,深入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和谐稳定

临夏市坚持高举团结稳定发展旗帜,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统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巩固发展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依法依规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界参与城市建设、服务发展,宗教领域始终保持和睦和顺的良好局面,顺利通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考核验收。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及时搜集处置维稳情报和网络舆情,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狠抓反恐防暴禁毒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纠纷大化解法治大宣传活动,及时解决初信初访问题,依法依规引导群众理性合法有序上访,全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的要求,突出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燃气管道、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力堵塞安全漏洞,弥补薄弱环节,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编辑: 责任编辑: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