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县市新闻

永靖县

2017-10-13 来源:临夏州政府门户网  记者:  浏览量:9276

一、基本情况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濒刘家峡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地理位置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海拔在1560—2851米之间,相对高差1291米,县城所在地海拔1580米,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2公里,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呈独特的S形穿境而过。全县辖17个乡镇(10个镇、7个乡)、153个村(居),其中:141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设有1个省级经济园区、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总人口20.8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3.78%;农业人口16.18万人,占总人口的77.66%。全县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按统计口径,全县总耕地面积35.73万亩;按农业口径,全县总耕地面积63.5万亩)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年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0℃,绝对最高温度39.1℃,绝对最低温度-23.1℃,属大陆性气候,生态类型有川塬区、高寒阴湿区和干旱半干旱区。相对湿度一月平均62%,七月平均58%。无霜期167天,日照时数2535小时,冻土层川塬区92cm,山区100cm。土壤类型以黑垆土和黄麻土为主,微碱性,ph值在7.8左右。

分析县情,总体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国家级贫困县,地域条件差别大。按国家2952元的最新扶贫标准,全县贫困人口5426户2.15万人,贫困面高达25.24%,其中74.6%的贫困人口集中在东西山区。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苦甲陇上,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而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较好,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土地肥沃,是发展旅游业和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

水库移民大县,移民遗留问题多。在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电站建设中,共迁安移民3888户、21637人,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的66个村,基本覆盖全县。移民现状人口65340人,占全省移民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州的近一半。移民区台缘滑坡、土地塌陷、库岸坍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土地盐碱化日益加剧,耕地逐年减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遗留问题十分突出,移民生活贫困。

水电能源大县,地方工业层次低。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建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炳灵峡4座大中型水电站和白川、福川、英东3座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235万千瓦,年发电112亿度,水域面积32.7万亩(218平方公里),总库容量59.7亿立方米。是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西北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依托大型水电企业,建有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和刘家峡经济开发区,地方工业发展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多以“两高一低”企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改造提升和转型发展的难度大。

旅游资源大县,旅游开发起步晚。黄河三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水电站、炳灵石林、恐龙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旅游景点;有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座高峡平湖;有恐龙之乡、彩陶之乡、傩文化之乡、水电之乡等诸多美誉。但由于旅游投入不足,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滞后,尤其受交通条件制约,旅游业发展缓慢。

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潜力强。县城距兰州界44公里(半小时车程),距中川机场117公里(1小时车程),距西宁市205公里(2.5小时车程),距临夏市38公里(40分钟车程),处在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兰白都市经济圈核心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快捷。交通条件相对便利,境内国道568线、309线,省道105线、106线、230线与通往兰州、西宁的高速公路相连,铁路专用线与兰青铁路相通,建有兰刘二级公路,折达二级公路,兰州至刘家峡沿黄河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兰刘高速公路已列入省级高速规划S24线,并列入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交通提升建设的实施方案,正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发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

中省企业较多,历史人文底蕴深。县内驻有刘家峡水电厂、刘化集团公司等11家中省工业企业,聚集着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工农文明融合,南北思想交汇,人文环境好,对外包容性强。县城刘家峡闻名国内外,邓小平、胡耀邦、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郭沫若等知名人士先后视察指导,胡锦涛同志曾亲手参与修建了刘家峡、八盘峡两座水电站,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7年时间。

 二、资源优势

(一)旅游资源。黄河三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区内可开发的旅游景点30多处,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十大石窟之一的炳灵寺石窟,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恐龙地质公园和炳灵丹霞地貌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有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座高峡平湖;有黄河中上游最大的人工湿地太极岛,以及文明灿烂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遗迹等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恐龙之乡、彩陶之乡、傩文化之乡、水电之乡等诸多美誉。

(二)水电资源。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洮河、大夏河、湟水河三条支流与黄河交汇,水域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总库容59.7亿立方米,入境水人均占有19万立方米,分别是全省、全国水平的126倍和68倍。水库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属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下游兰州市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炳灵峡4座大中型水电站和白川、福川、英东3座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235万千瓦,年发电112亿度。33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14座,全县供电能力达60万KVA(千瓦)。2016年,全县用电量达到51057万千瓦时,其中居民生活用电6541万千瓦时,大工业生产用电30267万千瓦时,农业用电668万千瓦时,其他用电量13581万千瓦时。

(三)人文资源。自1958年建设刘家峡水电站以来,县城刘家峡闻名国内外,邓小平、胡耀邦、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郭沫若等知名人士先后视察指导,胡锦涛同志曾亲手参与修建了刘家峡、八盘峡两座水电站,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7年时间。县内驻有刘家峡水电厂、刘化集团公司、水工机械厂等10多家中省企业,聚集着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工农文明融合,南北思想交汇,对外包容性强。借助毗邻兰州的优势,与兰州高等院校联系紧密,交流广泛,在人才、技术、科研等诸多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

(四)文化资源。2016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11800万元,同比增长27%,占生产总值的3.7%,从业人员1420人。拥有县级文化单位艺术团1个,县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139个,贫困村乡村舞台28个,社区文化场所4个。已登记各类文化娱乐服务场所135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13家,音像制品出租零售网点9家,打字复印企业65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8家,歌舞娱乐场所27家,电子游艺场所3家。全县已建档各类文物遗址点16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明长城主体11594米,其中现存904米,附属设施烽火台25座。全县现有馆藏文物2013件,其中一级品12件,二级品75件,三级品439件。有恐龙之乡、彩陶之乡、傩舞之乡、花儿之乡、工匠之乡、水电之乡、西部水乡等名片。

三、国民经济

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7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4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7亿元,增长9.1%。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增长5.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8亿元,增长7.9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亿元,增长9.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32亿元,增长3.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7亿元,增长10.23%。财政支出19.84亿元,下降6.63%。农民人均纯收入5639.3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19.9元,增长8.5%。

四、三农工作

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川塬区大力发展高效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2016年,建成西河、三马台等蔬菜生产基地8个,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500亩,发展高原夏菜8000亩、经济林1.1万亩。西部山区大面积推广以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全膜玉米28.03万亩、脱毒马铃薯16.67万亩,种植中药材1万亩。东部山区百合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发展畜牧养殖业,牛存栏1.8万头、羊存栏40.9万只、猪存栏10.14万头。建成规模养殖场7个,新修和改造暖棚530座。组建农业合作组织41家,兴办农产品贮藏加工企业4家,完成土地流转11.63万亩。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639.3元,增长8.2%,贫困面由40.85%下降到25.24%。2016年,投资2765万元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30.21万亩,覆盖全县16个乡镇、105个村(居)、1.4917万户、9.1万人口。建立集中连片示范点48个,示范面积16.8万亩,基本实现适宜地区全覆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7.4万亩,其中夏粮5万亩,秋粮42.4万亩。油料面积0.4万亩,蔬菜6.55万亩、产量26.2万吨。其中,种植业47.81%,畜牧业8.82%,林业0.07%,农林牧渔服务业43.30%。

五、项目建设

2016年,全年共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34个,总投资180.6亿元,完成投资74.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87个,总投资80.8亿元,完成投资52.2亿元;续建项目47个,总投资99.8亿元,完成投资22.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7.99%。从发改渠道争取到国家投资项目29个,总投资3.99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及省预算内基建资金1.63亿元,争取到贴息贷款8648万元。

永靖县三条岘至太极公路路面工程已动工建设;永靖县夜游黄河亮化工程、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住宅工程、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刘家峡水库库岸治理工程、永靖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等4个项目即将动工建设;永靖县王台镇蒋家铺至炳灵寺公路改建工程、永靖县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永靖县三塬镇至向阳码头公路改建工程、甘肃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永靖县中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三塬镇下塬村美丽乡村建设、刘家峡镇卫生院、城北新区农村供水等8个项目计划6月份动工建设;黄河三峡太极岛健康养老产业园、太极岛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永靖县车用燃气气瓶检测站、永靖县看守所、大庄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基础设施工程、永靖县大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永靖县城南不稳定斜坡治理、城北小学、永靖九中改扩建、永靖县殡仪服务中心等10个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按原计划动工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兰刘沿黄河快速通道、金河湾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兰刘高速公路、沿刘家峡库区环湖公路列入全省路网规划。抱龙山凤凰岭滑雪场已建成投入运营,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太极岛生态景观带,即将建成。

六、优势产业

旅游产业。县内可开发的旅游景点有30多处,其中世界级1处、国家级3处、省级2处。截止2016年底,全县宾馆饭店共83家,床位数达5500张,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以上8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2个,旅行社2家,网点3家,持证导游员47名,农家乐、渔家乐310家,床位数达1033张,其中星级农家乐25家;全县出租车保有量400多辆,即将投放高标准朗逸出租车100辆;现有旅游客运船舶共249艘,纳入统一管理和排班的旅游客运船舶共228艘。2016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39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农业特色产业。川塬区大力发展高效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2016年,建成西河、三马台等蔬菜生产基地8个,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500亩,发展高原夏菜8000亩、经济林1.1万亩。西部山区大面积推广以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全膜玉米28.03万亩、脱毒马铃薯16.67万亩,种植中药材1万亩。东部山区百合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发展畜牧养殖业,牛存栏1.8万头、羊存栏40.9万只、猪存栏10.14万头。建成规模养殖场7个,新修和改造暖棚530座。组建农业合作组织41家,兴办农产品贮藏加工企业4家,完成土地流转11.63万亩。扶持发展良种培育、冷藏储运、加工销售等农字牌企业,整合县种子公司、县良种场资源,组建成立县农牧集团,鼓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产品名牌商标,推动农业市场化、集约化发展。

健康养老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充分利用湿地、枣林、山水、鱼塘等丰富的环境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和体育健身等新型服务业,积极发展老年文化、娱乐、保健、居住等保障服务,加强养老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推进乡、村养老场所建设,完善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实施太极岛健康养老产业园项目,统筹抓好互助老人幸福院、农村老年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将我县打造为“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健康养生服务基地。

七、扶贫开发

2016年,以28个预脱贫村为重点,整合各类资金1.8亿元,对4019户建档立卡户提供了户均1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13亿元。硬化村社巷道65公里,“六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11处。大幅提升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对全面改造的建档立卡户由1.15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修缮加固的提高到1.7万元,新建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CD级危房1151户,对201户特困无能力建房户和172户五保户危旧房进行了一次性改造。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342人。经过省上核实认定,2016年度我县实现脱贫人口1756户、7056人,贫困人口从4.4万人减少到2.15万人,我县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上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

按2952元标准计算,至2016年底,我县减贫人口2.25万人,全县尚有贫困人口2.15万人,涉及全县17乡镇、141个村,贫困面高达25.24%。东山区1618户5851人,占贫困人口的27.2%;西山区2805户12012人,占贫困人口的55.9%;川塬区1003户3637人,占贫困人口的16.9%。

八、人民生活

2016年底,全县参加失业保险689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33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606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1669人,参合率达99.59%。

全县低保户1.5356万户,其中农村1.1055万户,城镇0.4301万户;低保人数4.4950万人,其中农村3.804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5%,城镇0.6910万人、占城镇总人口14.84%。全县有敬老院11个,床位120张;五保家园3个,床位28张。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2855元/人,月保障标准:一类285元/人、二类249元/人、三类105元/人、四类80元/人;五保户年供养标准4525元/人(其中省级补助3925元,县级配套600元)。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421元/人,月人均补助水平361元,补偿标准为家庭人口数乘以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减去月家庭成员各类收入总和。

2016年底,全县累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6041套、41.65万平方米,已竣工5883套、40.23万平方米、竣工率为100%,分配入住4598套、入住率为78.15%。其中,累计建设廉租房2912套、14.56万平方米、已竣工率100%,分配入住2782套、入住率为95.5%;累计建设公共租赁房355套、2.13万平方米,已竣工355套、2.13万平方米、竣工率为100%,分配入住180套、入住率为50.7%;累计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2774户、24.96平方米,已竣工2616户、23.5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94.3%,分配入住2410套、入住率为92.1%。

九、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全免费,先后筹资14.5亿元建成永靖中学、太极初中、移民小学等一批重点项目,新修改建中小学106所、幼儿园36所,全县教育基础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录用专任教师488名,深化与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在永靖中学设立“兰州班”。投资1.07亿元,对三中、川北等12所中小学进行改扩建,在九中、南堡中心小学等42所中小学实施教师周转房、寄宿制改扩建项目,新建乡村幼儿园22所,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为2200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137万元,为5237名高中生免除课本费和学费894万元,为6927名在园幼儿免除课本费88万元,全县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实现了全免费。

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快卫生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县中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设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动工实施县妇保站业务楼、四局医院门诊楼、太极镇等3所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0所。县财政一次性拿出300万元,组织全县干部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17个乡镇农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行政村文体活动广场全覆盖。全年培训劳动力2.35万人,输转劳务4.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亿元。认真开展低保、五保、养老、医保提标工作,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保、低保、养老等各项制度规范运行,补助标准大幅提升,新农合参合率达99.64%,新农保参保率达96.4%,农村低保覆盖率达23.6%,城镇居民低保覆盖率达19.76%。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城镇廉租房3832套、19.54万平方米,公租房355套、2.13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残困户危房改造1.19万户,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认真实施转移就业工程,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先后培训大中专毕业生和“两后生”5235名,每年输转劳动力4.75万人,年均实现劳务收入5.37亿元。坚定不移地走“往好处搬”的扶贫路子,先后新建易地搬迁点16个,搬迁东西山区贫困群众1043户、6353人,自来水入户率达92%以上,彻底结束了山区群众吃雨窖水的历史。

十、环境保护

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青和建设工程、孔家沟流域水土综合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完成沿黄河快速通道面山绿化美化和三马台行道树栽植工程,植树绿化3.57万亩,新修梯田0.8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重点隐患排查整治,狠抓源头污染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拆除非法采(洗)砂点2处,关停违法违规企业7家,整治小型燃煤锅炉25台。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广玉米秸秆转化利用技术,共处理玉米秸秆11.3万吨,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认真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问题,移交的16件信访问题已全部办结,先后约谈17人,问责4人,责令整改企业7家,关停整治7家,罚款84万元,有效解决了一批环境保护突出问题。

2016年化学需氧量减排1262.28吨,氨氮减排118.59吨,二氧化硫减排22.4吨,氮氧化物减排4.12吨,州上下达的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和监测公布率均在85%以上,监督性监测公布率达到95%以上。饮用水水质和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全县环境监管企业181家,锅炉总数62台。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稳定控制在90%以上,环评率达100%,工业企业“三同时”执行率达90%。拆除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8台,集中供暖面积达108万平方米。

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林业示范、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水土保持青和建设工程、磨石沟流域水土综合治理等项目,年内完成造林绿化7.3万亩,新修梯田1.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13平方公里。

2016年举办了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共悬挂宣传横幅8条,展出展板30多块,现场发放新《环境保护法读本》、《环境保护知识汇编》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环保宣传围裙3000多条,广大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共审批建设项目72个,向州级审批项目出具预审意见2个,依法核发排污证16个。    

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审批的首要条件,全县项目环评率达100%。落实“三同时”制度,督促所有新建设项目,全部落实污染治理设施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规定,没有落实的坚决不予投入生产。对部分除尘设备老化的企业,督促及时更换除尘设备,除尘效率达不到规定的严禁投入生产。依法拆除4条碳化硅生产线,责令3家违法企业限期整改,并承担相应的处罚。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多起,罚款约110万元。

供暖锅炉改造方面,全面实施燃煤锅炉整治工作。整改完成燃煤供暖锅炉25台。机动车尾气治理方面,监测机动车尾气5508辆(次),机动车环保检测做到了应检尽检。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识1.22万枚,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590辆。县城8家大型餐饮单位、16家中型餐饮单位已全部使用天然气,并安装使用了油烟净化装置;420户小型餐饮单位、27所学校食堂使用了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其中106户小型餐饮单位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煤炭市场整治方面,制定《永靖县煤炭经营使用监督管理规定》、《永靖县煤炭市场整治工作方案》等规定方案,成立永靖县煤炭市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煤炭市场整治工作,依法关停煤炭销售不达标网点9家。组建了刘家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配置移动式揉丝打捆机25台(套),配套包装袋8万套,微生物调制剂1900公斤,跨区域开展玉米秸秆收割加工。目前,建设永久性青贮窖池1.01万立方米,投入各类玉米秸秆加工机械180台(套),建立揉丝打包示范点40个,加工玉米秸秆11.3万吨,大大减少了秸秆焚烧量,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解决。在全面完成每月1次的地表水质量监测、刘家峡水库例行监测和每季度1次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城市空气质量等例行监测任务基础上,积极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监测工作,累计开展污染源监督监测30多次,项目环评审批监测20多次,为及时发现环境问题、杜绝超标排污、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依据。

编辑: 责任编辑: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