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的夏天令人向往,内地到处酷暑难耐,可那里非常凉爽,天然的避暑胜地。七月的早晨,从小城临夏市出发,沿着临大公路西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探访一座被湮没了的位于积石山下的历史古城——谭郊。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或者不知道它的存在,虽然被历史遗忘,但它确实存在,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由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征战南北,统一各少数民族部落而建立的国家,史称西秦。
汽车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癿藏隧道,此地已入积石山县境。昔日的癿藏梁,是一条山路蜿蜒、十分难走的公路,现在已用一条隧道贯通,好走多了。整齐的行道树一掠而过,两侧的农田绿意盎然,小麦快进入成熟的季节,微微泛黄,油菜花大多已谢了,深深地弯着腰,似乎在向路人鞠躬,迎接游人的到来。沿途相伴着在建的临大高速,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
从寨子沟乡尕马家的山头看吹麻滩的街道,高楼林立,公路交通错落有致。沿着宽阔平坦的滨河路,来到了风景秀美的黄草坪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放眼望去,矮矮的山丘镶嵌在金露梅世界里。金露梅叶小而繁茂,花的颜色主要是金黄色,当然也有三两枝白花点缀着整片花海,金黄色的金露梅显得高贵而平凡。漫步于齐膝高的花丛中,心旷神怡,闭上眼睛享受着微风送来的花的沁香,充满诗意,让人陶醉。骄阳的照射,丝毫没有阻挡金露梅的盛开。白云蓝天,草原牧场,几头黄牛甩着尾巴,悠闲地吃着青草;小鸟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伴随着栈道上高亢的花儿声,流连忘返,忆想起1600年前在黄草坪的脚下,在刘集乡崔家村,曾经建立过一座五胡十六国之一的西秦都城——谭郊。
公元412年,西秦第二代国王乞伏乾归将国都从苑川(今甘肃省榆中县)迁移到谭郊。从此以后西秦国内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公元412年6月,乞伏乾归被其兄长乞伏国仁(西秦第一代国王)之子乞伏公府所杀。公元385年,乞伏国仁去世时因儿子公府年幼,群臣推举乞伏乾归继立王位。现在公府长大了,不得立而刺杀乾归。公府逃往大夏(今广河县境内),乾归长子乞伏炽磐掌握了西秦政权,派广武将军乞伏智达、扬武将军乞伏没奕干率骑三千追击公府。以其叔乞伏昙达为镇京将军,镇守谭郊,以骁骑将军乞伏娄机镇守苑川。公元412年7月,乞状公府奔靠其弟乞伏阿柴,乞伏智达击破公府于大夏,杀阿柴父子5人。公府逃至嵻琅南山(今广河县城南),抓获公府父子4人,带回谭郊。412年7月末,车裂乞伏公府父子4人于都城谭郊。先前乞伏炽磐因镇守苑川而未被刺杀,于是率文武百官及民众2万余户迁都枹罕(今临夏县新集镇古城村),公元412年8月,乞伏炽磐袭王位于枹罕,改元永康,自称大将军、河南王。承父遗策,笼络陇右汉、羌等,重用汉族豪门、俊杰之士,巩固了政权。对外纵横捭阖,东征西讨,使西秦进入极盛时期。西秦的存在及兴盛,对于陇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均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而又悲壮的积石山历史。昔日的黄草坪,曾经是西秦辉煌时的天然牧场,也是一代枭雄乞伏乾归冬季打猎的围场。巍巍积石山,耸立于海拔3000多米的云端,在向游人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艰苦岁月,在古河州的土地上曾经有个朝代建都19年之久,年代虽已久远,但值得后人挖掘和研究。
空气中弥漫着金露梅的清香,驱车畅游其中,心中带着久久难以平静的惆怅。汽车下了蜿蜒盘旋的盖星坪,几分钟就到了崔家峡口。峡口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田地,有几十公顷那么大,这里就是曾经的谭郊古城所在地。据史料记载,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略阳、水洛,陟其民3000余户于谭郊,遣乞伏审虔率众2万筑谭郊城,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44000平方米。城墙系夯土所筑,南城墙正中有一城门。田里的庄稼非常茁壮,而我所寻访的谭郊古城荡然无存,只是在一条羊肠小道边的农田里看到了两座孤立的大土堆,这大概就是古城城墙的一点遗址吧。田地东临滔滔的黄河水,西面和北面是高高的积石山,南边是刘集河的第二台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把这里选定成了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以前沿临大公路去大河家时,崔家峡这边不通公路,只从肖红坪的山上经常看到对面这片整齐而神秘的土地。今天,身临其境,感觉全然不同。总认为这里的土地是山坡地,其实不然,在这陡峭的山坡上是一层一层平坦可以灌溉的梯田,难怪农作物长势茂盛,年年丰收。很难想象,在积石山的脚下,还有这么一片胜似江南的神奇土地。
在和政县城南20公里处的松鸣岩,就像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山,满是诗情画意。置身其中,让你不由浮想联翩,再缺乏文采的人也会激发出无尽的情思和灵感。
这里美丽,高洁,不媚俗,不喧嚣。
当你走进松鸣岩就会被这种美感染,沉醉。你也就宠辱皆忘,块垒也释,物我两忘。轻松振作,喜气洋洋。
松鸣岩贵在一个清幽!
首先一个“静”字了得。
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林,红色如地毯的路,一两个时隐时现漫步的男女,头顶上面欢快的鸟语,身边传来时大时小的水声,就像玉佩叮咚,不由想起美丽的羌族藏族姑娘身影。这些,无不给松鸣岩大峡谷增添一份峡谷的清幽,给游人一份心灵的宁静。这份清幽就像无形的网,滤去身边的纤尘,犹如普天而来的圣水涤洗滋养我们劳累、奔忙以及被喧嚣干扰的心灵。
一个“绿”字了得。
许多外地人没有来松鸣岩以前,对陇原大地有误解,认为荒凉缺少绿色。当他们来到松鸣岩就不由大加赞叹,为以往的孤陋寡闻而惭愧。原来这里也有无穷无尽、看不到尽头海洋般的葱茏,原来这里也有数不尽的千年苍松翠柏,它们在松鸣岩的巨石上如道士正襟危坐,或似壮士在悬崖绝壁上凌空而起,在幽静山谷犹如圣者智者甘于寂寞。让游人多敬畏,使游人惊叹,予游人以力量。
还有一个“险”字了得。
走进松鸣岩,起初给人平淡,当你的这种感觉愈来愈浓时,悬念和震惊就来了。三座刀削斧劈的青山兀突而来,犹如笔架高悬,文采斐然。千仞绝壁上出现楼阁,无不给人仙气飘飘、天上人间的想象。看到这些天斧神工的壮丽风景,你岂不怀疑是谁把华山搬来,或是将泰山移至,把泰山险绝和华山的雄奇显现。
风景秀美的松鸣岩,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
这一天
是我的第二十九个教师节
我收获了无数的祝福
也送出了许多祝福
快三十年了
我和许多同仁一起 凭借
一支粉笔 三尺讲台
播种希望
尽管走上领奖台的次数
不是很多
但我还是一如既往
用爱心 耐心 责任心
帮助孩子们点燃梦想
汗水洒落中
你们一个个成就了
自己精彩的人生
我永远不会忘记 无数
让我感动的瞬间
亲爱的孩子们
感恩一路
美丽的遇见
感恩人生路上
有你们相伴
喝一口洮河水
喜上眉梢的
是厚厚的沉淀
一半水一半泥
那楞沟的姑舅
酝酿一整夜的心情
石拉泉也唱着花儿一路飘荡
下来
听不清楚唱了啥 听懂了意思
瓦楞上鸽子眼睛开始闪光
不穿衣服的娃娃们急着往沙沟里跑
商家的铺子依次摆开
摆上每个人的心事
可以不计次数地挑来拣去
日子就这样长了又长
打着响鼻的骡子
一个窝里打架的鸡
仰天长啸的驴
青菜生生绿绿的味道
春夏秋冬
总能想起一碗焐在火炉上的散饭
黄河呼啸着狂奔
大禹俯身
从脚下,捡起一块又块
积石大地的石子
堵住河流的缺口
就有了大禹治水的源头
黄河呼啸着狂奔
隋炀帝走出帐篷
远眺,转身
竖起了隋帝国的大旗
远征,从这里开始
就有了十万大军浩荡的背影
黄河呼啸着狂奔
王震将军一声令下
冲锋的号声里
解放军抢渡黄河
挺进青海高原
就有了古渡口红色文化的印记
黄河呼啸着狂奔
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
临津渡口的霓虹
冲入云霄
装饰了数千年前的河沿
就有了新时代的新貌
(外一首)
秋气渐凉
我想用曲别针
别住不息的秋风
让秋天放慢脚步
让每一只大雁
都回到温暖的南方
让所有的蚂蚁
都寻够过冬的粮食
让流水经过时
丝绸般柔顺
让摸着石头
过河的人
走上河岸
让地里的稻谷
颗粒归仓
让秋风中走远的母亲
再次
回过头来
秋风走下台阶
秋风走下台阶
带来流水和落叶
有些花和有些人
已在中途止步
而更多的花和更多人
正在来的路上
秋风如橡皮擦
擦着大地上不同的脚印
擦着那些悲喜、焦虑
凄惶和无助
携带着秋风走路的人
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风息时,星辰漫卷
如哀悼,如抚慰
地名同谢客,
原是古河州。
如入江南路,
青山映画楼。
西秦乞伏国,
太子此游山。
磅礴百余里,
连绵数县间。
胭脂川上花如雪,
太子山中马似龙。
与子平生千里隔,
相逢孰料洛阳东。
近年多建设,
园辟古城西。
画栋连云朵,
垂杨覆石堤。
过桥船破浪,
掠草燕衔泥。
忽听芦深处,
一声苍鹭啼。
何人植绿到天涯,
寻遍陇西难见花。
云借山头停住脚,
不知上面是谁家。
雍桂花 摄
当听说要拍摄太子山鸟类并编辑出版《太子山保护区鸟类图谱》时,我带着疑虑,抱着试一试、锻炼身体的态度,每天利用早起、午休、饭后间隙,背着相机拍摄。
拍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得有“家当”。我有一台佳能EOS-1DX,算是一款高端照相机,但从没想过用它拍摄鸟类,这次只能边学习边摸索,边磨合驾驭,在大量拍摄、反复筛选删除的无奈中,才感觉到与鸟类拍摄要求相比较,EOS-1DX焦距70-200凑近了拍还可以,距离较远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在后来配合鸟类调查时,面对专业人员手中的“长枪大炮”,我默默封上了镜头盖。
拍鸟是一项考验毅力和耐力的活动。从去年7月份开始,每天进山穿林、游庄穿户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乃至于对附近林中、村庄小道了如指掌。也和同事们前往保护区主要沟系、山峰拍摄,攀山涉水,风吹日晒,经暑历寒,苦吗?累吗?不,当然不,当拍到一种新的鸟类时的那种喜悦,远远胜过了所付出的艰辛。有时也会有一无所获时的失落和懊恼。记得在松鸣岩,遇到一群溜达的血雉,跟踪拍了几十张照片,但回来发现因相机没设置好,相片是失焦的!曾专程开车去紫沟保护站拍摄红嘴兰雀,下午抓拍了几张以为可用,吃过晚饭后在电脑上查看,才发现很不理想,再次冒着瓢泼大雨连夜赶去,所幸经过一夜一早上的折腾,最终拍到了红嘴兰雀的完美姿态。
拍摄到中意的鸟儿,是天造之和,是一次神奇的偶遇。太子山保护区鸟类有100多种,个体数量何止千千万万。对于小鸟来说,广袤的天空和荒野任其翱翔,择良木而栖。人类是鸟类不离不弃的朋友,也是它们高度戒备、小心提防的“外星人”。冥冥中,有一只鸟儿出现在你的视野,恰好被你用相机抓拍,这何尝不是一段奇缘?戴胜头顶扇形羽冠,生性活泼,第一次在路旁沟渠旁发现它,举起相机拍摄时,它却委身渠底一溜烟逃掉了。我不死心,判定了它的栖身范围,用4天时间去围追堵截,最后在一片云杉苗圃地拍到它踱步、起飞的瞬间。长尾山椒鸟,从未听过其名,那天从药水水库返回单位途中,一团红云突然从头顶飞过,落在高大的杨树枝上,或匍匐或跳跃,我连忙用相机“咔咔咔”定格下其倩影。酒红朱雀一身酒红色羽毛,白腹蓝鹟腹部白色,头顶和上身蓝色,美丽异常,追拍时,它们一会在路旁篱笆灌木上翘尾,一会儿落到地面上翩跹,宛若盛装出镜的模特,摆出各种姿态,让我这个“御用”摄影师发挥。在松鸣岩,奇遇一对蓝马鸡,母鸡在灌丛下静卧,好像在孵蛋,公鸡在草地上不停啄食,啄几下机警抬头张望,我轻手轻脚接近,倚在栈道栏杆上,跟着它宝蓝色的身姿按快门。觉得拍够了、拍美了,再拿出手机摄了一段视频,拍完后我蹑手蹑足原路退回,那蓝马鸡似是没看到一样,仍优雅闲庭踱步。
拍鸟让我长了见识,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收获了很多。听说通过鸟类叫声能辨别鸟的种类,在长期的拍摄、反复的倾听中,我慢慢熟悉了各种鸟类的鸣叫音律。橙翅噪鹛有“威久-威久”“咕儿-咕儿”的不同叫法,柳莺小巧玲珑,常在树枝间跳跃翻飞,因种类不同而发出“嗞儿-嗞儿”“戛戛-戛戛”“嗒-嗒-嗒”等叫声,鸟类专家把柳莺的叫声分为单、双、复音节,灰头鸫特别聪明,它竟能模仿其它鸟的叫声。鸟类的世界是单纯的,当你透过镜头定格鸟儿的眼睛时,心底会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几乎透明,忘我、无我的震撼。为了生存,鸟类也有纷争,也有敌对。我在药水峡水库下面亲眼目睹了两只普通鵟捕猎野鸡的一幕,在二郎庙油松林看到“星鸦吃松籽、雀鹰吃星鸦”弱肉强食的场景。灰头鸫领地意识非常强,经常看见它跟喜鹊追逐打架。4、5月份是鸟类繁殖季节,鹰鹃偷偷将蛋产在橙翅噪鹛等鸟窝中,每天在周围盘旋觅食,等幼鸟孵化、长大后,带着远走他方,7月中旬以后,再也听不到它“贵-贵-阳”高亢鸣叫声。
拍鸟,于公,我是一名林业宣传工作者,这是我职责所在;于私,拓展眼界、开阔胸襟,这是一份享受。拍摄太子山保护区鸟类的过程,是自我磨砺、自我升华的一段历程,相信对于我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我为自己能全身心投入这项有趣而富有意义的工作而庆幸,并将以此为契机,拓展更广阔的人生境界。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