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生活提示

甲状腺结节如何防治?

2023-07-17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  浏览量:3081


●蔡兴魁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指局部甲状腺细胞异常生长引起的散在病变;大约60%的成年人有一个或多个甲状腺结节。癌症的可能性是最重要的,但只有大约5%被证明是恶性的。根据我们近期对临夏居民甲状腺结节的研究,来浅谈一下甲状腺结节现状以及防治措施。

1.临夏居民甲状腺结节发病的流行趋势

我们纳入了1724名研究对象,其中有692名东乡族和1032名汉族居民,其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7.5%(646/1724);东乡族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4.1%(236/692),汉族人群患病率为39.7%(410/1032),东乡族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要低于汉族。而中国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范围从10.12%到46.56%不等。临夏地区居民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

2.甲状腺结节临床表现及危害

大部分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部分可出现甲状腺结节主要表现为颈部肿物、疼痛以及甲减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气管受压症状、食管受压症状、上腔静脉综合征。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合并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喉返神经损伤。

3.甲状腺结节发病危险因素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得出增龄、女性、汉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游离甲状腺素异常均为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应重点关注女性、老龄、有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游离甲状腺素异常的居民。

另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有: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甲状腺疾病家族史(遗传)、焦虑和抑郁、精神刺激、高雌激素状态、环境相关危险因素(如建筑粉尘、雾霾、装修和油烟排放)、长期从事脑力劳动、静态作业以及生活不规律等人群、文化程度(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文化程度上升而升高)、压力(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工作压力增大而增加)、碘摄入过量/不足、硒缺乏、免疫、地域、辐射暴露、遗传(甲状腺结节家族史)、年龄(增龄)、性别(女性)、炎症(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

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发展与遗传、性别、年龄等不可控因素,以及职业、文化程度、代谢综合征、体质量、碘摄入量、硒营养、辐射暴露等可控因素有关。甲状腺结节的流行有一定的家族性。高龄和女性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增加了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碘摄入过量、不足以及硒缺乏都会诱发甲状腺结节。恶劣环境、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的群体有着高甲状腺结节风险。

4.甲状腺结节发病的保护因素:

花园式的绿色环境、补充维生素D、高密度脂蛋白数值正常、情绪稳定、无精神-心理卫生疾病等。

5.甲状腺结节监测及预防:

(1)甲状腺结节如何监测?

一旦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就需要长期监测。长期监测的目的是发现任何以前遗漏的恶性肿瘤和监测甲状腺结节的生长情况。如果在随访中观察到新的可疑特征或显著的生长,需要重视、且重复活检,必要时及时手术切除(和/或)放化疗。但并非有甲状腺结节就是恶性结节或后期一定会恶变,对于大多数结节,不需要借助细胞学或分子检测就可以自信地估计其恶性的可能性,低频监测对大多数患者(T-RADS分级1、2和3级)来说就足够了。我们应在不危及发现那些需要及时治疗的罕见晚期或高风险肿瘤机会的前提下,避免对低风险结节的过度诊断。过度诊断在公共卫生层面使卫生系统不堪重负,增加了支出,并减少了最需要卫生保健的患者的资源。过度诊断在个人层面意味着发现永远不会导致发病或死亡的疾病,导致发现结节者的身份引发一连串的有害事件:他们被转化为病人,产生不可避免的情感后果,并可能暴露于与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相关的风险。因此,当今医生在遇到甲状腺结节患者时,应在避免过度诊断的前提下注意长期监测的内容及频次。

(甲状腺超声下结节危险分层)

(2)甲状腺结节如何预防?

针对以上所述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习惯、调整心态等方面做出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定期体检,女性、大龄人群以及长期从事脑力劳动、静态作业以及生活不规律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②尽量减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次数,多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③多出去旅行,接触绿色的大自然,有利于心情舒畅。④均衡饮食(碘/硒/维生素D等的摄入量、平素荤素搭配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避免延误或过度治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仍有许多与甲状腺结节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还尚未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和政县人民医院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孔令定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