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临夏市“河州味道”文旅美食街食客如织。 本报记者 马博文 摄
记者 刘刚林
“国际(丝路)美食名城”;
“中国清真美食名城”;
“清真菜技艺传承基地”;
“全国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饮评定中心甘肃专家工作站”;
6月9日,在甘肃省美食产业发展现场会暨临夏美食节开幕式上,我州获得四块分量重、含金量高的美食牌子,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河州味道·临夏美食”这块响亮的招牌上。
临夏美食是一部延续千年的历史传承,是一席催人味蕾的饕餮盛宴,是一抹独具魅力的文化风景,更是一种敬业打拼的民族精神。此次实力出圈,是临夏美食启航远行的又一新起点,对我州深化美食产业守正创新、促进交流融合、扩大开放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几年,临夏美食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日益提升,正因如此,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临夏州‘国际(丝路)美食名城’称号,希望临夏州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加快美食业的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为‘一带一路’城市美食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说。
东乡手抓、河州包子、发子面肠、临夏锅盔……美食,是一个地方的记忆,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烙印。说起临夏的地方特色美食,我州各族群众和常来临夏的游客如数家珍。
夜幕降临,位于临夏市中心广场的“河州味道”文旅美食街成为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点。炫彩夺目的霓虹灯点亮夜色,热气腾腾的临夏美食挑逗着食客的味蕾,三两围坐,细品美食,好不惬意。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十有临夏”资源禀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一个个独具魅力、独树一帜的自然标识、历史符号、人文名片。早在唐宋时期,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在菜肴配置、烹调等方面就有许多创新做法。千百年来,临夏各族儿女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探索研发,制作出了一系列品质精良、令人垂涎的美食产品,赢得了往来文人商贾的称赞。
然而,临夏美食有历史,也有传承,但是美食产业及规模都比较小。如何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让临夏美食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甘肃、西北乃至全国人民津津乐道的美食品牌,是州委州政府研究的课题——
2021年5月,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大规模、高规格的临夏州美食百亿产业发展大会,吹响了全州齐心协力推动临夏美食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发展、实现新跨越的进军号;
2021年6月,州上举行“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发布会,首次叫响“河州味道”地域品牌;
2021年9月,临夏州美食餐饮协会成立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美食餐饮协会第一届理事,为临夏美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1年12月,“河州味道”临夏美食评选标准制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涵盖3类46项的《临夏美食标准》正式发布,临夏美食十大名菜、十大小吃、十大名点、十碗名面、十大名宴也正式揭晓;
2022年5月1日,临夏市举行“河州味道”美食文旅街区揭牌仪式;
……
“河州味道”品牌的建立,是临夏美食历史的延伸,也是临夏美食走向全国市场的载体。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以“传承、创新、包容、开放”为主题,以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为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机遇,把临夏美食作为带动产业发展、擦亮城市名片、促进文旅融合、壮大县域经济的“五个百亿级产业”之一来全力培育,深入实施政策集成、体系构建、强链延链、提质优质、品牌振兴、服务提升、金融破题“七大工程”,坚持全链条打造、一体化发展,美食品牌效应持续放大,美食产业体系雏形初步构建,打响叫亮了“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
打造从田间地头原材料生产到集约化、信息化、数据化的食材物流供应,从食品及副食品研发生产到个性化、品牌化、多元化餐饮的消费市场供给,从“河州味道”品牌门店到集生产加工、网络运营、消费体验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流程产业链,临夏美食产业正逐渐升级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
“目前,我州已落实奖补资金4362万元、贴息资金360万元,发放美食产业创业贷款2357户、2.64亿元,引导带动临夏籍群众在国内外开办餐饮门店2.98万家、从业人员16.47万多人,美食产业链就业人员达30多万人。同时,在北京、济南、厦门、兰州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和州内8县市成立了美食餐饮分会。”州商务局局长陕国贤表示。
民以食为天,城以食为美。在临夏美食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州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和传承脉络,坚持文化塑魂、提升品位,设计发布“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绘制临夏美食地图,拍摄专题宣传片,编制美食故事集、画册、文化丛书,打造“河州味道”品牌餐饮门店812家、品牌商标嵌入2141家、餐具服饰配置2000家,收银设备安装1479家,品牌商标、餐具服饰、收银设备“三统一”门店达到1164家,不断厚植临夏美食传统文化韵味,用点“食”成金之法兴产业、促消费、助发展。
着眼发挥文旅首位产业和美食特色产业品牌效益,按照“一心四带八基地多地标”打造独具特色的美食主题园区景区、消费聚集区、特色街区,扶持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和沿黄河三峡旅游环线周边群众新开办农家院1545家、星级农家院181家,进一步丰富了“花儿临夏·在河之州”和“河州味道”品牌内涵,努力让临夏成为食客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色香味俱全是游客对临夏美食的“初体验”,而“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才是临夏美食的主旨内涵。近年来,我州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注重凸显生态和绿色产品优势,做优食材生产链,培育形成了“东乡贡羊”“和政赤松茸”“康乐牛排”等一批具有临夏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食材品牌,申报认证甘味品牌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66个、有机认证28家,“绿色食品”在临夏大地上大放光彩。
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产品供应链,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临夏美食产业发展,积极与盼盼食品、惠发食品等行业顶尖企业对接合作,培育壮大安多、康美、伊客拉穆、回味斋、吉祥斋等食品龙头企业,开工建设临夏美食产业园,引进实施速冻熟制品、“中央大厨房”、清真预制菜等美食产业项目,着力引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企业项目,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积极创新销售业态,通过美团、饿了么、抖音、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和马丁、海陇等供应链企业,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门店开展直播带货、平台营销,全年线上交易额达到1.27亿元。“我们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按照绿色美食、健康美食、富民美食、文化美食的目标定位,健全产业链体系,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使美食产业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富民兴州的特色优势产业。”陕国贤说。
历经千年的文火久炖,临夏饮食文化这碗浓汤本就鲜香四溢、造诣不凡。如今,又在“河州大厨”的精心烹饪下,“河州味道·临夏美食”立足自身特色,不断创新服务、提升菜品、打造品牌,形成了特色餐饮、绿色餐饮、生态餐饮等各类餐饮业态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全面融合的新格局。今天,临夏儿女已经准备好了美味佳肴,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热情周到的服务,诚迎八方来客到临夏品美食、赏美景。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