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旧笑“春分”
◇茉 栅
春风拂面,春光灿烂,春色满园,春花渐开……
用“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冰火两重天”“坐过山车”等成语和句子形容初春的感觉恰如其分。然而即使如此,依然喜欢春光潋滟的一切。
昨天春光灿烂,今天春雪霏霏,惊蛰节气令一些蛰虫苏醒,植物们也纷纷醒来,前前后后地赶赴一年一度春天的约定。
无论米粒大的芽孢,还是一开始就拧着疙瘩的花苞,都是时光宝典上盛大的春气。
南方的花儿开了,沿河看柳,柳色泛绿,春水流泻的美在春分的节气里绽放。
大西北的春天来得晚一些,但不影响花草们的晨昏与分分秒秒,纷纷苏醒,唱着赞歌吟着诗句,给捕捉春色光影瞬间以慰藉。
在春光里穿行,行道树纷纷扬扬出的春色在蓝天下触手可及,一个个鹊巢里的戛戛声聒噪不已,林梢浮动的灰绿挑着阳光与风,一切触手可及。
柳枝摇曳的鹅黄与嫩绿可远观可眺望,绿在风中摇摆,唯有保持距离才可以感知春的熊熊燃烧,走近会失望得无以复加,找不到那抹绿,一撇一捺寥寥无几。距离产生美在一川柳色中凸现得淋漓尽致。
探春花儿已经粉嘟嘟地开了,等着迎春花黄,卷着花苞的牡丹叶子一天一个样,可劲地在春风里舒展手臂,似乎可见伸懒腰的姿势,木褐色的一株株牡丹,尽管枝干苍劲有力,但一枚一枚的芽孢与冒着绒毛样的叶子,一次次地温婉苍劲,直到叶子绿绿,花儿朵朵……
从远方扎根小城的玉兰花努力生长,即使无法与故乡的亲朋好友一起迎接春天,也依然在日光与春分里花苞渐渐鼓起来,等着某一天某一刻的突然绽放!
植物的一个个花苞在描述春气,喜鹊与红嘴鸭欢呼雀跃,天鹅与红嘴鸥准备返乡离开,燕子也掐着日子等着归期!
一个个春气在记录又一个春天。
田野最能诠释春气。且看,绿草芽冒出地皮,挑着嫩绿;地埂向阳处的葱(俗话说的羊羔葱)已有两拃长,闪着初春特有的气息,韭黄一样的葱叶,看着想掐一根;路上的荠菜与辣辣菜叶子都棱角分明,一眼就能分出哪个是哪个,不会混淆;蕨麻棒还没动静,不知道要藏多久……
春水波光粼粼,让舟船顿生活力,一棵棵水曲柳在航拍下苍苍,那是即将生绿的苍色,唯有俯瞰才能领略的苍色,过不了几天就转绿的苍色,也是库区沿河特有的苍色,更是高原洱海特有的苍色!
一束苍色,一抹苍色,一片苍色,特有的所有的苍色,与一叶叶扁舟彼此成全特有之景。水绿天蓝,苍树铜舟,遥相呼应,一弯水绿盈盈出一弯碧色,不是江南如在江南,不是洱海甚似洱海……
春天的故事总是粉墨登场在春分里,春分的风一吹,一切绿了,绿色游刃有余地放大延展远方与当下,农人诗意的栖居是一句句最朴素的诗句。
无须修饰无须雕琢,春分前后一切浑然天成,只等清明前后的点瓜种豆。
一个个节气在等候在穿行,一个一个交接季节,肩负天地的重任,完成一次次的接力。
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间三月天里,阳光与春风与春雨赛跑,一天天成全一个又一个希望。
春分,春风,都是春,分风各有扮演的角色,不争不抢,任时光匆匆。
作为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人也把春分也称为“日中”“中夜分”“仲春之月”等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写道:“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的三候又是那样的贴切,触手可及。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生、三候始电,燕子来时春社,春雷阵阵,万物复苏,云始电。踏青,在春光里读取美好。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的《村居》一诗让目光生长,遥望一只只写满希望的风筝,心情也在碧空放飞。
诗词里春分在流转,一首首注满温情与希望,也让伤怀在诗句里停歇。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欧阳修的《踏莎行》让离别的愁怨在延续;“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清代·宋琬的《春日田家》让春野跃然纸上;“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唐代徐铉的《七绝·苏醒》又形象地绘就了南方与北方的初春图及感怀……
梦想在生长,在讲述与记录一个又一个春气,阳光在挥手,诗词里的春天粉墨登场。
于是,春气一发不可收拾!
又是一年春耕时
关德新 摄
岗沟寺的春天
◇钟世文
一次不经意的机会,一个极普通阳光灿烂的初春日子,我们闯进了春天里的岗沟寺。
从永靖县县城出发,沿着黄河南滨河路,一路向西,沿途经过罗家洞,地貌独特的红山赤壁,穿过白川村,拐过“牛鼻子拐”,然后左行进山,走上几公里的崎岖山路,就到了岗沟寺了。
岗沟寺的春天,带着一股野性的狂妄,一股傲视群雄的不驯,记忆中这里有5个月已经没有下过雨、下过雪了,这里的花草树木依然生长得肆无忌惮,野花开得烂漫满山。
岗沟寺的春天是有特点的。
一进到山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如果按正常的理解,这里完全可以说是隔断人间烟火的荒野之地。这里只有鸟儿的歌唱和风刮过大自然的声音,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沉寂,说笑之间,同行的朋友雪春,面对峭壁“喔——呵呵呵”发出了几声长啸,他的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地回荡,大家的情绪澎湃了,学着他“喔——呵呵呵”,拖长的声音依然久久回荡在山谷里。这里有一座不大的寺庙,一位姓张的守庙人,热情地和我们交谈着,告诉我们这座寺庙的历史和它的经历,一个人守着庙,一个人的世界,多了几分寂寞,多了几分凄凉,只能与佛相伴。而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离开城市的喧嚣来到这里,享受的是一种静美,而守庙人的孤独,世人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这里山型独特、看惯了中国的名山,黄山、泰山、峨眉山、青城山,它们的壮美秀丽自不必说,但这些地方每次去,看到的都是人头攒动的人潮,影响着观山人的视野情绪。岗沟寺的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山虽不大,但峭,这里的山虽不壮美,但奇。近乎90度的峭壁山崖上,大大小小的类似蜂窝的坑洞布满了山体,鸟儿在洞穴中飞来飞去,一幅人间天堂的感觉,开着花的瘦小树木,俯视人间似的生长在峭壁之上,似乎在告诉人间这里生命的际遇,没有泥土的陡壁上,这些小树顽强的生命力是一部传奇,相比之下,人又是如此的脆弱,地震、泥石流、海啸,使人类,使我们的环境千疮百孔,而这里的生命正在张扬着它们的强大。
植物的繁茂旺盛也是它留给我的一个记忆,奇形怪状的林柏树和菩提树以及开着黄花的刺玫,是这里的主要植物,它们把这里烘托得热热闹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错生长,俨然一个新的世界,新的天地。丝毫看不出这里干旱缺水。我们爬上山腰的小路,就看见一路荆棘,一路黄花的小路延伸到山的远方,站在山腰上,看见山的峭壁上,长着开满紫色花朵的小树,疏稀不齐,生命的感受在小树的枝头绽放,它的根植入怪石嶙峋大山的深处,吸收着大山盐碱中的层层苦涩,生命与死亡的赛跑,生命的迹象在这里绝处逢生。
我不知道岗沟寺的历史,也不知道它在这里沉睡了多久,只记得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这里有庙会,有许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人们在这里烧香拜佛的岗沟寺。
岗沟寺的春天是美丽的,她如夏花般地静雅绚烂,喜欢这样的氛围,我不想冬天来到这里,不想看到她的荒芜,不想看到她枯萎的模样,只有春天,她是妩媚的,我只想看到她的美丽。
河州,大西北土地上起伏的绸缎
◇马进军
历史的喧嚣
那些陶器碎片,散落在田间地头,默默诉说着
远古的喧嚣,刀耕火种,金戈铁马,往事如风
现代人的脚伐,在古陶片的残块里,在黑土地
雄浑的血脉呼风唤雨,走南闯北,生儿育女
彩画描绘者
绿的是草木,是西北大地上,普通如生命
高贵如生命的,白杨树、柳树,叶叶生歌
不是浑浊,不是土黄色,站在岸边,黄河
的水,如玉,如锦缎,如明镜,映衬出
树的摇曳,草的婀娜,生命的喜怒哀乐
积石山情怀
夏天,黄草坪的风,带着颜料,一步步洇染
草的容颜,树的躯体,石头的滚动,和山坡
的肋骨,白色的羊群,在起伏的山坡间游荡
无形的风,在空中模拟声乐,唱出亘古的花儿
黄河的啸音
你的声音,在唐诗里,那么响亮,那么轰鸣
而在我的身边,在积石山的边界,二十岁
那年,我第一次,才看见你浑浊的身体
冰雪融化,潺潺流水,从积石山沟壑中
流出,迈着逶迤的步伐,向东北方移动
汇入黄河,汇入唐诗的魅力绝响,不见了
羊皮筏子,不见了勇敢的渡水者,那远古
的往来使者,依稀在文字中,牵引而来
驼铃,或是烽火、号角,传递生命的亢奋
与南边的大夏河,与草原牧区,传来的
歌声,碰撞,溅出火花,谱成花儿曲
悠悠,在东西乡,在大地起伏的皱褶里摇曳
七绝二首
◇马亦样
赏花
晓花含笑似天仙,
嫩叶摇珠斗骋妍。
人到晚年虽淡定,
踏青依旧意绵绵。
春游大夏河畔
春光妩媚踱河旁,
野鸭盘旋人舞剑。
柳絮飞扬散土香,
欢歌笑语桃花艳。
西瓜船
有一天,小老鼠的好伙伴过生日,邀请它参加生日派对。
小老鼠带着礼物向伙伴家走去。走着走着,一条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小老鼠心想:这条河又宽又深,没有桥,又没有船,我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
小老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它看见旁边有一棵柳树,长长的柳条在随风飘动。忽然,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它抓住柳条,像小猴子一样荡过去,可是没有成功,还差点丢了自己的小命。
小老鼠冷静下来,向四面观察。突然,它发现不远处有别人吃剩下的半个西瓜。小老鼠又灵机一动,想出了好办法:它找来一把小铲子,把瓜瓤一铲一铲挖出来,又认真打扫一遍,收拾得干干净净,很快就做成了一个漂亮的西瓜船。它先把礼物放进西瓜船里,然后折了一根树枝当船桨,最后把西瓜船推到河里,自己轻快地跳了进去。
小老鼠顶着烈日,挥洒着汗水,使劲地划呀划,终于划过了这条又宽又深的河,及时赶到了小伙伴的家里。
小老鼠把自己的经过告诉了小伙伴们,大家都夸它又聪明又勇敢。
小老鼠非常高兴,与小伙伴们一起,又是分享美餐,又是唱歌跳舞,过了一个十分热闹的生日派对。
临夏市红园路小学二年级3班 拜玮 指导老师 金正琳
十美康乐礼赞
◇晏继祖
花儿故园,水清天蓝。
莲花山巅,流连忘返。
白石暑雪,人间奇观。
胭脂印月,梦绕魂牵。
雪绣白桦,歌声香甜。
草长沟沿,牛羊撒欢。
海甸平湖,波光潋滟。
麻山雄关,虎踞龙盘。
药水灵津,益寿延年。
亥姆晨烟,世外桃源。
蜂窝古寺,文物博览。
丝路云端,飘飘欲仙。
胭脂湖畔,辈出英贤。
史前遗址,遍布山川。
文化灿烂,流长源远。
羌戎争战,吐蕃犯边。
赤免奔驰,追寻貂蝉。
辉煌秦汉,物阜民安。
魏晋设县,水池蓝川。
唐蕃古道,茶马云烟。
王韶戍边,闯王夺关。
红色景古,创建政权。
王震大军,带来烈焰。
烧毁黑暗,喜迎春天。
改革创新,神手大显。
建党百年,生态立县。
十美康乐,锦绣河山。
果蔬苗菌,海北天南。
脱贫攻坚,美化三川。
乡村振兴,画里游览。
不负韶华,千年梦圆。
尊师重教,桃李争艳。
各族和谐,乐享康健。
群策群力,共建家园。
乘风破浪,远航扬帆。
小康路上,再谱新篇。
听我说
◇祁国钰
关于警察的一切
不论日出
或,月升
我始终在理想树下守护
雪匆匆化了
大地褪去所有的白
无声
而你的秀发间
突然平添雪一样的白
微微
听我说
看见,雨中站立的我
你是否理解
警察,从来是
付出和无私的象征
听我说
看见,夜里奔波的我
你是否明白
警察,从来是
是正义和担当的象征
听我说
我知道你在晚风中等我
不然,你的声音
为何不与星星一起再现
三月,我的承诺
还是没有兑现
三月,雪已远走他乡
绵绵细雨亲眼见证
是啊,该有一次见面了
毕竟,我已承诺
雨已落下
我将在黄昏出现
惊飞一只老鸦
你不必惊讶
纸上的浓浓思念
已跳出此城
明天,便可抵达你的驿站
张家有男初长成
◇王佐伟
晨曦的亮气刚透进工棚的小窗,包工头斜披着衣服在门口吆喝:“起床了,起床,上工。”
老张看儿子还在鼾睡,不知梦见了什么开心事,脸上露出甜香的笑容,嘴角扯着一滩亮晶晶的口水。老张不忍心叫醒,忙挤到包工头跟前,堆着满脸笑:“老板,抽个烟,娃还小,没下过苦,累倒了,歇一天。”
“去去去,不上班,卷铺盖滚蛋!谁抽你的烂怂烟?”老张的手僵在半空,只好又转过身挤过来唤儿子:“娃,上班了,起来呀。”
老张儿子读高一,中考成绩挺好。上高中以后,不知啥原因,成绩直线下降,每周的生活费也花得越来越多。
望着箭杆白杨般挺拨的儿子,老张愁得没瞌睡。放暑假后,儿子扬言,自己打工挣学费,恰好工地招人,老张叫来儿子,在同一个工地上当小工,也有个照应。
儿子是秋燕麦,就是老张不惑之年后才盼下的。平日里老两口宠着惯着,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不识稼穑。上工三天,手也裂了,肩也破了,从来不沾别人被褥的儿子,混迹于一群穿着像叫化子的农民工中,竟睡得格外甜。老张心疼得心尖尖抖。
包工头又扯长声吆喝,老张唤起儿子。
儿子望着老张低着花白的头颅,在小心地给包工头赔笑脸,一把抓起安全帽,冲出工棚,老张哎哎地追屁股后头。
早班两小时,一阵紧张的忙乱后,吃早点。早点是两个馒头,一碗米汤,老张把半个馒头悄悄地放在儿子的碗里。儿子抬头望了他一眼,一滴泪跌落碗里,溅起了水花。
三个小工供两个大工,老张,儿子还有一个叫三娃的一组。三娃和包工头沾亲带故,是个油条子。大工在屋面上喊,老张和儿子又是和灰,又是抱砖,包工头斜披着衣服来回巡睖。老张拼着老命奔,尽量让儿子喘口气。儿子却扬着头绷着脸咬着牙一声不吭,手底下一刻不闲。
这娃,倔脾气像老子。
吃午饭了,大锅饭,舀饭像上战场。儿子平时吃饭细嚼慢咽,一碗饭下肚,锅底早朝天了。老张有准备,把吃饱后又舀的一碗递给儿子。三娃凑到跟前,把自己的铁海碗翻过来给他父子看,碗底嚯然钻了一个筷子粗细的洞。怪不得三娃舀饭只舀一碗,扬扬洒洒地遭众人骂。
工歇,老张捏着儿子满手的血泡,老泪婆娑。从被底下寻枚缝衣针挑,然后小心地涂碘酒,缠纱布。儿子丝丝着抽凉气,老张的心像针扎,给儿子的手小心地一口一口地呵气。
“实在受不了苦,你回吧。”
“不。”
儿子倔强地回答。声音掷地有声,有股嚼铁咬钢的狠劲。
一个暑期完,儿子晒得黑不溜啾的。原先麻杆细的手臂上,是隆起的结实肌肉,双手满是老茧,喉节粗了,声音变了调,上唇一圈毛茸茸的小胡子,更像一个男人,细长的身子愈发挺拔了。
一天下雨歇工,儿子去包工头跟前结了些工钱。领老张上街,给老张买了一身新衣服。又去理发店理了头,洗了澡,把老子打扮得精精神神。
吃了饭,天色还早,儿子又领着老张逛了公园,饱了眼福。
来省城打工好几年了,老张从来了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不识字,出了门找不着东南西北。
儿子又给他妈买了套衣服,还买了个助听器,老伴耳背好几年了。
晚上儿子啰嗦着叮嘱老张,干活眼尖点,别吃了亏,小心闪了老胳膊老腿。晚上热水泡脚,解解乏气,家里甭扯心,有他哩。
第二天,天微明,他送儿子踏上回乡的班车,后天就要开学了,儿子紧贴着车窗挥手,老张粗糙的眼角噙着一大颗泪,泪珠里映照着初升的红霞。
秋风节气,老伴打来电话告诉他,儿子期中考拿了第一,周末回家不再乱逛,抢着干庄稼活。
老张在电话里吼,操心好家中快下犊的牛。老伴在电话里责怪,炸雷般的声音震得耳根子发麻。
老张笑了,才记起儿子用打工挣的钱给他妈买了一付助听器。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