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物捐赠
文物藏品捐赠蔚然成风
——记我州文博事业发展十年成就
记者 周俊清 马尚龙
2021年2月9日,孔德良先生将自己毕生创作的70余幅经典美术作品,由他本人及其亲属自愿捐赠,拉开了我州文物捐赠的序幕;
而今黄河更风流(长卷·局部)(孔德良捐赠)
2022年2月7日,徐秀卓先生将自己多年收藏的4148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给州博物馆,开创了我州个人一次性捐赠数量最多的先河;
战国青铜三足鼎(带盖)(徐秀卓捐赠)
元代釉里红龙纹大罐(徐秀卓捐赠)
2023年1月9日,王武明先生将自己收藏的5328件“花儿”文献史料捐赠给州博物馆,这是他三年来第三次将自己收藏的藏品无偿捐赠给政府,为推动我州文博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海洋古生物化石(王武明捐赠)
“花儿”理论著作及文学艺术创作文献(王武明捐赠)
……
赓续文明根脉,筑牢自信根基。这是我州繁荣振兴文博事业发展的一幕幕动人场景。
坐落在黄河上游的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我国史前文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五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满树红霞赞唐汪(汪玉良捐赠)
这里黄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是黄河文明的“微缩版”;这里马家窑、齐家、辛店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是中国开展彩陶文化考古最早、发掘最多,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地区;这里恐龙足印、古动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不胜枚举,是研究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的天然实验室。
书法作品(马自祥捐赠)
数不胜数的民间各色文物见证着临夏的历史变迁,让我州成为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力度,全力推进文博事业发展,成立研究机构,加快推进文博项目,积极申报创建遗址公园,特别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动员征集文物,一大批社会贤达人士积极响应号召,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踊跃捐赠、引领示范,开辟了我州文物藏品由民间收藏转入公立博物馆的新途径。
李宝峰画作(赵成德夫妇捐赠)
“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文物在我们的手里就算保护得再好,也难免会被损坏、损伤,只有把它放进博物馆里,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是我州各界人士的共识。近几年,我州文物捐赠蔚然成风,州内各国有博物馆收到包括化石、彩陶、玉器、铜器、瓷器、书画、钱币、奇石等藏品和革命文物共26751件,极大丰富了我州馆藏文物藏品数量,补齐了文化链条,让散落在民间的各类文物藏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截至目前,我州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藏品的数量、质量、类型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收藏的齐家玉、彩陶数量特别是品级达到全国顶尖水平,博物馆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活化利用。”州文旅局负责人说。
去博物馆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去化石馆感受远古的生命回响……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临夏,感受我州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享受丰富的精神大餐。
编辑: 责任编辑:马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