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乘春风浩荡时
——写在《词话河州 图说临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临夏十年发展成就特别报道》开栏之际
记者 郭慧霞
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每当此时,总有一种情怀萦绕心头,这是深切的关怀,更是奋力前行的动力。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来到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视察,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为临夏未来发展擘画方向,为临夏人民幸福运筹决策。
殷殷嘱托、谆谆教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亲切关怀如温暖的春风吹拂在临夏大地,激励着240万临夏各族儿女战胜贫困、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临夏双城至达里加(甘青界)一级公路
临夏曾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方,是真正意义上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在脱贫攻坚的临夏实践中,我州从“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政治高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毅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在全省率先部署开展“大排查、大核查”和“3+1+1”冲刺清零行动,扎实推进“5+1”专项提升行动,全州农村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70.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新时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临夏篇章”,在共和国脱贫档案中留下了“临夏印记”,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支持。
达板镇生态搬迁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全面小康的基石上,踩着时代的步点,我州着眼“十四五”,乘势而上开启乡村振兴,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
坚持在脱贫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保脱贫、在发展中促致富。州上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不断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认真打好“四个攻坚战”、实施“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培育“五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结构调整探出“新路子”,开启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喜人局面,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先后荣获省长金融奖,全省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进步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十年来,临夏州所取得的成绩背后,倾注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片土地的格外关心和对各族群众的特殊关怀,镌刻着全州上下坚定不移落实总目标的决心信心,饱含着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聚力发展的奋斗激情。
和政县百益国际现代花卉产业园智能温室
201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55.3亿元,2022年预计达到408亿元;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0.3亿元,2022年预计达到113.4亿元;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67元,2022年预计达到9727元……一组组数据,是临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接续奋斗、勇毅前行的坚实脚步。如今的临夏,从太子山脚到大夏河畔,到处生机勃发,呈现出发展脉搏强劲跳动、群众生活日臻美好的喜人变化,这无一不在证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希望,在临夏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果实。
快马加鞭未下鞍!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临夏正充分释放“十有临夏”独特优势,奋力掀起“十大之年”发展热潮,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临夏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黄河花堤
时隔十年,当我们回顾临夏走过的艰辛历程,总有一些词语闪耀在河州大地,总有一些画面让人们深深铭记,总有一些数据值得我们喝彩,总有一些精神值得大家传承。这一段岁月的剪影,因为高瞻远瞩的蓝图擘画,因为临夏儿女的奋进身姿,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不朽的诗行,犹如大河行船,劈波斩浪,支撑起了临夏的巨变,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动人图景。
梦想,总是在力量的汇聚中照进现实,绽放光彩。为了全面展示近年来临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反映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民族日报》从即日起开设《词话河州 图说临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临夏十年发展成就特别报道》专栏,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编辑:马宇 责任编辑:山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