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健康资讯

居家用药需遵从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

2023-01-10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记者:刘刚林  浏览量:2603

记者 刘刚林

退烧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家家户户都备了一些药物,也出现了一些用药问题。近日,记者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采访了州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副主任马婷。

马婷提醒,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里说的药品,首先是合格药品。即此药品需要是合法生产经营、符合标准并且储存条件适宜,在有效期内的药品。其次,此药品的使用是按照药品说明书等要求给予的正常用法用量,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马婷说,根据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三类:A型反应、B型反应和C型反应。

A型反应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B型反应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包括特异性遗传异质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等。

C型反应是指A型和B型反应之外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发病机理有些与致癌、致畸以及长期用药后心血管疾患、纤溶系统变化等有关,有些机理不清,尚在探讨之中。

那么,如何发现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后如何应对?马婷说,使用药品后,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头痛、腹痛、恶心、呕吐、乏力、口干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剥脱性皮炎、肝肾损害、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一旦出现疑似严重不良反应的症状,应当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一些症状在停药后可自行好转,如果症状较重、或停药后未见好转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马婷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要做到以下四点。

1.避免滥用药,减少合并用药的数量,使用药物的种类数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2.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服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或遵守医嘱的规定,弄不懂的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

3.不轻信药品广告,部分药品广告往往会夸大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4.建议日常记录下自己既往有过的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或某种特异体质,对曾发生或怀疑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尽力防范,并在每次就诊时配合医生了解自己的过敏信息。

马婷说,大家在备药用药时,有以下几个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的误区。误区一:假劣药品才会引起不良反应;误区二: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误区三: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误区四: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误区五:新药比老药的不良反应少;误区六:进口药就一定比国产药好。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山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