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4日
【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好新甘肃】山水冶力关:迎来乡村旅游发展大机遇
时间:2024-07-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甘南7月31日讯 (记者 梁木) 冶力关,是中国古代关隘名、地名,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东北部,历史上曾是“唐蕃古道” “茶马古道”上关键的一处驿站,是古代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随着贸易的兴盛,来往冶力关的人们开始在这里定居,逐渐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区,藏、回、汉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璀璨绽放。

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让冶力关旅游区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近年来,冶力关旅游区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强根基,强服务,以景区建设赋能全域发展,全面带动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产业经济协同并进。

“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

冶力关旅游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秦岭褶皱带上集高山湖泊、丹霞地貌、亚高山草甸、梯田花海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旅游区,也是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持原始风貌的自然生态区。先后获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森林氧吧等称号。

图为冶力关旅游区著名景点天池冶海。 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旅游区由赤壁幽谷和天池冶海两个相连片区组成,总面积20.2平方公里。其中天池冶海属于高山堰塞湖,四周群山叠翠,四季水清如醇;赤壁幽谷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至新生代的第三纪,赭红色的丹霞悬崖横亘,突兀耸峙的奇峰石笋形态各异,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穿行在冶力关旅游区的各个景点之间,时而移步换景,感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风貌交融汇聚;时而辽阔开朗,置身于无边绿水青山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

图为旅游区内草坡上的羊群。 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利用生态的资源赋能发展,用发展的方式保护生态。冶力关镇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五年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000余亩,义务植树500余亩,镇区绿化1.2万平方米,河道治理20余公里,还在景区公路沿线栽植云杉、油松、金叶榆、金叶梅等各类树木67876株。目前,辖区内生长着两千多种树种和多种珍稀动物,还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蓝褐马鸡。

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过去,冶力关因贸易而兴;如今,旅游成为冶力关发展的“题眼”。“力争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明确写进甘肃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冶力关距甘肃省会兰州市150公里,距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90公里,要振兴旅游,首先要畅通交通。旅游区开通兰州市至冶力关镇、合作市至冶力关镇长途客车;开通了镇区至游客中心公交专线和游客中心、天池冶海、赤壁幽谷景点旅游环线交通专线;优化提升国道G248线、县道X406线通景公路交通环境;新增摆渡车、观光车停靠点2个;新建、改造了一批停车场,并配套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景区内,规划设置了冶力关旅游区生态小径游览线路5条,对人行、马行、船行、车行路线进行了全面规范整治。完成赤壁幽谷片区、天池冶海片区的游步道、生态游步道建设工程。

图为冶力关旅游区内修建的彩色路。 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同时,旅游区还在景点提升、旅游厕所、镇区亮化、智慧景区等等建设内容方面全面发力,聚焦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八大重点”,《冶力关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工作任务分解表》将任务分解为98项,由14个县级领导牵头,明确创建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2023年6月底,冶力关旅游区景观质量评价报告顺利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审。成为甘肃省取得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场券”的第8家景区,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家景区。

图为旅游区修建的观景平台之一,方便游客在最佳角度观赏美景。 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今年1-6月份,冶力关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47.31万人次,同比增长43.36%,创旅游综合收入3.48亿元,游客接待人次及旅游综合收入均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前列。

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

冶力关镇共辖9个行政村,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冶力关大景区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使全镇9个行政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为群众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全镇注册“农家乐”380余户,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全镇已认定挂牌的达到230户,户均旅游收入达到5.6万元以上。旅游区还重点吸纳了当地居民从事游船驾驶、导游服务、环卫保洁、安全保卫和管理运营等旅游服务工作人数达360多人。

图为庙花山村的“花庐”主题精品民宿。 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池沟村是全镇9个乡村之一,位于旅游区著名景点天池冶海沿线,因天池冶海水流穿村而过而得名。村党支部书记岳晓斌介绍,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农家乐从最开始的几家增长到几十家,现在每年都还会新增一两家,目前全村可以同时容纳500人以上就餐住宿。去年,好点的农家乐一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8-10万元,普通的也有5-7万元。”

图为庙花山村为美丽乡村增色,在山水间打造的花海。 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冶力关旅游区的带动作用也延申到冶力镇外。庙花山村位于八角镇西南面,与天池冶海及冶力关风景区相邻。背靠大景区,庙花山村依托自然资源,探索出了一条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线的生态旅游之路。村党支部书记魏建平告诉记者,村里打造“花庐民俗”旅游品牌,塑造了“一户一方案”、“一户一特色”的17户“花庐”主题精品民宿,把“农家大院”改造成酒馆、茶屋、餐厅、住宿等一体的民宿小院。此外,全村直接参与旅游产业经营的群众75户,特色小吃摊点15个,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编辑:马忠德 责编:孔令定 主编:喇维平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4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