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央媒看临夏】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大河绕丹崖 万峰立河州
时间:2024-05-27 来源:光明日报

图片

图片

【国家地质奇观】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1号足印保护点,这里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产出了4类23组约300枚足印……”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馆,讲解员赵丽滔正向游客介绍,“在所有足印中,最醒目的便是这个恐龙足印,长150厘米、宽120厘米,它是蜥脚类恐龙的后足足印。”

图片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

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位于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内,是研究恐龙生理和生活习性的珍贵材料,其产出的白垩纪地层剖面完整清晰,是一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古生物化石类地质遗迹。
“这里的恐龙足印保存完整,类型丰富多样,被中外专家赞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足印’。”在刘家峡恐龙馆,记者遇到了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原所长李大庆教授,他是刘家峡恐龙足印的发现者。在他看来,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资源宝库”,是一本内容生动丰富的“动物百科全书”。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占地面积约2120平方千米,是以白垩纪恐龙足印和晚新生代古动物群为突出代表,以晚新生代地层、北方丹霞地貌和黄河三峡景观为重要补充,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集地质、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初夏时节,伴着蒙蒙细雨,记者登上刘家峡大桥,向远处望去,赤壁丹崖与清澈湖水交相辉映,风景如画。同行的讲解员告诉记者,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黄河两岸河口群红色砂砾岩和晚新生代地层在长期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丹崖陡壁、峰丛林立的丹霞景观,加之炳灵湖(刘家峡水库)抬升了该处黄河水位、澄清了河水,形成了水绕丹霞的绚丽景象。

图片炳灵石林

受西南部高山高寒湿润气候和东北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因素的影响,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内的自然植被分布差异巨大,可分为干草原植被、落叶阔叶林植被、针阔叶混交林植被、针叶林植被和高山、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类型,公园内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21种、野生动物1140种。
3月27日,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凭借珍奇而独特的地质遗迹、多样而丰富的生态景观正式获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奔流的蓬勃,丹霞林立的雄浑,花儿清唱的余音绕梁,都深深地嵌入了灵秀的河州大地上。

图片黄河洮河交汇处的奇特景观

今年“五一”假期,大型沉浸式文旅剧《花开临夏五千年》在位于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中部的八坊十三巷景区上演,展示了临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剧中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手拿盖碗,跳着灵动的舞蹈;伙计们支起大锅,热情叫卖,羊肉的香气随着吆喝声越飘越远……现场观众随着演员的脚步移步换景,与演员热情互动,仿佛穿越回茶马互市的年代。

图片游客在八坊十三巷游览

“与其他景区不同的是,当地居民就住在八坊十三巷内,和他们的祖辈一样,这也能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的生活气息、民族风情。”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景区讲解员李明静告诉记者。
八坊十三巷也是民族建筑艺术的“大观园”。漫步在八坊十三巷,道路两侧随处可见立体的砖雕工艺,墙面上的牡丹、葫芦、市井生活场景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景区内的手工艺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厅,各类工艺品琳琅满目。以蛋雕为例,手工艺人的雕刻刀在薄薄的蛋壳上灵巧飞舞,一刀刀刻出精微生动、浑然天成的艺术图案,令人联想到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尽得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

图片八坊十三巷手工艺馆内的蛋雕作品

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地毯艺术馆,地毯上独特的花纹引人注目。“花纹结合了汉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很多游客在线下购买后还会在线上回购,并且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店主马小强说,“我们店是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合作伙伴。最近明显感到来景区的游客更多了,地毯的销量也更高了。”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旅游日甘肃省主会场主题日活动现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授牌仪式举行。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分别与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缔结姊妹公园,未来将通过合作与共享,共同提升地质公园的管理水平和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编辑: 责任编辑: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4 www.chinalxnet.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