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天彭牡丹“蜀”第一
时间:2024-04-12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作者: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3e94ebe2-8329-4795-8861-7bc6fa6929b5.jpg.jpg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当流淌千年的灿烂文明凝聚成一株牡丹,会开出怎样绚烂的花朵?

当“国花”牡丹遇上“国宝”大熊猫,会是怎样的奇妙体验?

这个春天,那就到四川彭州看看吧。

正值春意正浓时,第40届成都(彭州)天彭牡丹花会暨牡丹文化季已拉开帷幕。得益于大自然的钟灵毓秀,灿烂辉煌的历史传承,这里与大部分中原牡丹名城有着完全不同的别样韵味。

源远流长 传承千年的国色天香

近千年前,南宋大诗人陆游遍访彭州名花,在淳熙五年正月写下了著名的《天彭牡丹谱》,文中赞扬牡丹“在蜀,天彭为第一”。这部在牡丹园艺史上占有极重要历史地位的花谱,使得天彭牡丹的知名度走上了巅峰,成为中国牡丹版图中重要的一席。

回望天彭牡丹之胜景,正是一部源远流长的中华灿烂文化史。

牡丹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山间丘陵,相传是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彭州也流传着长寿鼻祖——彭祖在古彭州丹景山一带炼丹发现牡丹的故事。后世人称此山“丹景第一”,故名为“丹景山”。

彭州栽培、观赏牡丹始于唐。据清嘉庆版《彭县志》记载,唐代高僧无相禅师,由新罗国来到我国,徒步入蜀,拜师修行,讲说佛法,主持修建了丹景山金华寺,开始种植牡丹。牡丹伴随寺庙建成、香火旺盛而徒步繁衍。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天彭牡丹可用于“礼佛”。

到了后蜀时期,天彭牡丹迎来了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后蜀皇帝孟昶最宠爱的“花蕊夫人”最爱牡丹和芙蓉,孟昶不但下令在牡丹苑中大量培植收集新品种,还诏令所属少数民族地区贡献当地牡丹。花蕊夫人《宫词》云:“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此时,天彭牡丹品种群基本形成。

宋朝时期,前所未有的盛世将天彭牡丹带向了巅峰。《广群芳谱》引《成都古今记》:彭城牡丹在蜀为第一,故有小洛阳之称。天彭谓之花州,牛心山下谓之花村。中国第一部牡丹诗词集,是名满天下的“红杏尚书”宋祁所著的天彭牡丹诗词集,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文化意义;陆游入蜀为官八年,在此期间仿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体例写了《天彭牡丹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游在文尾思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遍植牡丹的场景,通过记述天彭牡丹表达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也赋予了天彭牡丹所独有的爱国品格。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与天彭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杜甫、陆游、薛涛、张元量、范成大、杨慎、张大千等都留下了关于天彭牡丹的传世佳作,汪元量《彭州歌》里的“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已经成了彭州的城市宣传语;范成大的一句“彭州花槛满西楼”更是为复兴天彭牡丹、恢复天彭牡丹花会提供了历史依据;陆游回到故乡绍兴后,对天彭牡丹念念不忘,又写下了《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明代著名学者杨慎也曾两次游览丹景山,醉卧牡丹坪,在《两游丹景山》中,描绘了丹景山的绮丽风光与名胜;曾经在丹景山写生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留寓海外后,时常把思乡之情融在画笔上,画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牡丹。特别是题画诗“不是长安不洛阳,天彭山是我家乡。好共诗人订花谱,天彭花是故乡花”,经常被引用在文化界期盼祖国统一的文章里。

和中原牡丹不同的是,天彭牡丹以“野逸之美”更具观赏价值和审美情趣。生长于山水之中,天彭牡丹不仅株高叶茂、花大颈长,还漫山遍野开得自由而灿烂,尤以悬崖断壁皆生之野趣享誉中外。陈子庄创作丹景野牡丹图,改变了中国画家以“富贵”之气质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开创了一个画牡丹的新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将彭州确定为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齐名的全国三大牡丹观赏基地,专家们给出的入选理由正是“长于山野、天然野逸”。

历经沉浮 牡丹城市IP发扬光大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天彭牡丹,承载着浓重的人文情结,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一株花与一座城,在千年的淬砺中完成了相互成全。

1985年,天彭牡丹被定为彭州市市花,自那年以来,彭州已连续举办了四十届天彭牡丹花会,已成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牡丹花会,每年春日会期,丹景山牡丹遍山漫野,千姿百态,野趣昂然,为中外游人所赞美,国际树木协会副主席G·L·奥斯蒂博士上山考察天彭牡丹,欣然题词赞誉这里为“人间天堂”。1999年,送展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天彭牡丹获得了国际奖项之后,更是名声大震。  

国运昌时花运昌。走过千年的时势沉浮,天彭牡丹也以它的命运起伏阐释着“太平盛世喜牡丹”的至理。如今的天彭牡丹,承载了彭州“击鼓奋进 尚德鼎新”的城市精神,正以更加灿烂的姿态在当代发扬光大。

如今的彭州,已拥有丹景山、天彭牡丹保育发展中心、天彭牡丹园、丹景翰林盛世牡丹、杨氏牡丹园在内的多个牡丹培育、观赏基地,在品种选育上成绩斐然,并已形成集天彭牡丹品种收集、研发、繁育、种植、深加工、推广应用、休闲赏花、科普研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漫步在天彭牡丹保育发展中心,这里正是史书记载“牛心山下谓之花村”所在地,满园花开姹紫嫣红,仿佛回到了当年牡丹极尽繁盛的时期。这里收集培育牡丹10万余株,品种多达350余种,囊括了牡丹家族红、粉、黄、绿、白、蓝、紫、黑、复色9大色系,单瓣、重瓣、千瓣3大类别,荷花、皇冠、金杯、托桂、台阁、金蕊、绣球、菊花、蔷薇、千层台阁等10大花型,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牡丹品种紫斑牡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牡丹品种四川牡丹、滇牡丹、圆裂牡丹,以及玉楼子、丹景红、白雪塔、香玉、金腰楼、青龙卧粉池、绿幕隐玉、墨润绝伦、紫蓝魁等珍稀品种300多个。

而丹景山上,则又是一番野趣盎然。在这座山川灵秀、古迹众多的4A级景区,共栽培牡丹300余万株,品种300多个,蜀秀园、丹霞园、牡丹坪、大千园等12大牡丹观赏园区沿点缀其中,沿着山道寻香而去,穿着汉服的游人,争奇斗艳的牡丹,今年景区还特别引入了无人机外卖特色服务,仿佛穿越时空,灿烂历史和现代文明在此交错,别有一番奇妙的体验。

再续辉煌 从一花独放到百里画廊

从彭州城区沿着湔江河谷逆流而上,目之所及,景色犹如画卷般铺展。沃野千里、田园牧歌、高山河谷、森林雪山……这条长约60公里、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廊道一直延伸到龙门山,与大熊猫国家公园融为一体,回荡着立体山水的“彭派之声”。

从濛阳天彭主城的“双城段”、从天彭到丹景山的“人文段”、从丹景山到龙门山的“河谷段”,百里画廊不仅连通了山与城、贯通城与乡,还囊括了彭州几乎所有的产业园区、景区景点和特色文化,未来将成为整个彭州的产业廊道、景观廊道、治理廊道、生态廊道和文化廊道。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生态蔬菜和丰富的天然泉水,金色的油菜花、翻涌的麦浪、沉甸甸的稻穗和翡翠般的蔬菜,奏响了一年四季的田园牧歌。

这里有供奉佛祖舍利的龙兴塔,有与三星堆一脉相承的古蜀遗址,有中国最大的宋代金银器窖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州白瓷、军屯锅魁、九尺板鸭,有中国川剧之乡,有漫山遍野的桃红梨白……众多特色文化元素,是数千年灿烂文明最生动的讲述。

这里有连绵的龙门山,奔腾不息的湔江,有大熊猫栖息的生态家园。从丹景山到龙门山的“河谷段”是百里画廊最精华的部分。国际旅居目的地——法式风格的白鹿音乐旅游景区、国家级无人机飞行基地——天空之眼、两大中国元素——牡丹花和大熊猫,还有大熊猫国家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国字号元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彭州表达。

让文化成链,让产业成链。千年牡丹的城市IP托起了一个个新场景、新产业、新功能、新要素,打造古蜀文化展示中心等历史文化场景;做强海窝子民俗、白鹿音乐等一系列彭派文化品牌;推动无人机等优势产业沿线布局;串联山地运动、民宿旅游、生态康养、休闲露营、科普研学、音乐体验、运动赛事等景观业态……

千丈龙门落平川,百里流光映风华。“百里画廊”与古老的湔江相伴而行,既传承了古代“天人合一”智慧,也体现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数千年的辉煌文明在当下更加熠熠生辉,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天彭牡丹 曾宪茂 摄

穿着汉服赏牡丹成了一种潮流

丹景山牡丹花会 李兰英 摄

龙门山湔江河谷也是大熊猫生态栖息地 高仕蓉 摄

编辑:海霞 责任编辑:孔令定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4 https://lxz-site.gansujsl.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团结路25号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79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