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刚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近日,记者就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糖尿病预防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李永芳。
糖尿病的类型
李永芳说,糖尿病主要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几种类型,大多数病人临床表现有神疲乏力、气短身困、虚胖、足踝浮肿或日渐消瘦、容易感冒等。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血糖过高会导致糖尿病各种急性并发症发生,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等;长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等,糖尿病的眼底病变会导致失明;糖尿病终末期并发症如尿毒症、心梗、脑梗、糖尿病足病,可使患者致残致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命安全。
年龄超过40岁、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长期使用抗精神病或者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都是糖尿病高发人群。
糖尿病的症状
符合下列条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以确认。(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值。)
李永芳提醒,身体有这些症状多半是糖尿病“来袭”。全身乏力、多尿、烦渴多饮、食欲旺盛、频繁饥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视力下降、手足麻木冰凉、皮肤瘙痒不适、经常尿路感染、便秘与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中医降血糖方法
李永芳说,在中医认识里,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中医在降血糖方面有独特的方法,综合中草药和针灸耳穴等多种手段,调整脏腑功能,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医对消渴病发病机制有详尽的阐述,主要和肺、胃、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根据病位、病机及症状之不同,消渴病又分为上消、中消、下消,消渴属肺燥名上消,中消属胃热名中消,肾消属肾虚名下消。由于诊断标准的修订与诊断技术的提高,仅用“消渴”难以全面描述糖尿病的全面过程。消渴只是其中某一部分人群、某一阶段病症而已。早中期以胃肠湿热型为主的实证多见,而过去总结的以气阴两虚证较少见。
州中医医院设立的糖尿病管理中心,通过加强州内外糖尿病患者的筛查、诊治及长期随访,不仅帮助患者加强血糖的良好管控,而且预防和延缓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联合纯中药治疗,部分患者能得到临床缓解或逆转;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西药的前提下,联合运用中药,能够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医院运用小陷胸汤加味或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消渴病胃肠湿热证、玉液汤治疗气阴两虚证;运用加味水陆二仙丹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运用芪蛭军丹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晚期);运用黄芪赤风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及中医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用芪丹四物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等方面,均获得患者的认可。
预防糖尿病的六大“法宝”
“既然糖尿病难治愈,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李永芳介绍了预防糖尿病的六大“法宝”。
合理饮食:平时建议选择高纤维、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此外,建议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
适当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保持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一般能维持正常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早期干预,从而最大程度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和限酒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保持心情愉快,也对预防糖尿病有帮助。
保持心理平衡:理性认识糖尿病及积极治疗的信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
下面是一些有降糖作用的单味中药、食物,大家可以试试。
降糖中药:黄芪、葛根、山药、川黄连、生地黄、知母、天花粉、玉米须。
降糖食物:绿豆、黑豆、黄豆、薏苡仁、青稞、木瓜、芹菜、黄瓜、海带、菠菜、苦瓜、芦笋、洋葱、大蒜、三文鱼、鲤鱼、黄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