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讯 (记者 刘刚林)当下正值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近日,广河县农业农村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抽调15名农业技术人员,首次出动植保无人机对重点区域喷施农药,极大地提高了防控效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在阿力麻土乡古城村、城关镇李家河村、水泉乡草滩村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示范点,记者看到,搭载着药液的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指定航线为农作物快速喷洒农药。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喷洒的药液经过专业配比,具有防玉米螟、粘虫和马铃薯晚疫病等功效。 为确
新华社记者 胡喆 在炮火下求学、在荆棘中拓荒,他用汗水、青春为祖国实现火箭升空、卫星环绕、九天揽月、踏足火星的壮丽梦想贡献了力量;至情至性,他是学生们眼中的“大先生”,更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他的足迹诉说着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曲折多艰,他的经历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 生于1920年的他,是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元九。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 【在抗战炮火下艰难求学】 1920年1月9
人民日报记者 姜峰 高原午后的暖阳,照着静谧的房间。这里是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约定的时间里,过道上慢慢走来一位老人,头顶藏式毡帽,身披白大褂,左胸上别着工作证,还有一枚党员徽章;内穿一件酒红色毛衣,熟悉吴天一的人都知道,那是女儿给他织的,已经穿了20多年。 听说吴老的耳朵鼓膜曾在他做实验时多次被击穿,我特地搬了把椅子凑到他身边。面前这位86岁的老人,畅聊人生,谈吐如流,动情处慷慨激昂,欢笑时前仰后合。在他的感染下,访谈时间竟不觉延长了一倍。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前年
会宁慢牛坡战斗红军痛失年轻师长柴洪宇—— 为有牺牲多壮志甘将热血洒疆场 白银日报记者 乔斌 慢牛坡,会宁县河畔镇车家川村中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山坡,位于会宁县城北70公里处。据当地人讲,山坡长达十里,健壮的牛到这里也只能慢慢而行,由此得名慢牛坡。 寸寸红土地,殷殷战士血。1936年10月27日深夜,就在慢牛坡,一场红军阻击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攻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着。一位红军师长,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将敌人一次次疯狂进攻悉数打退。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一颗子弹突然飞来,击中了红军师长的头部,他倒
14岁小红军舍身救幼童 会宁一家人世代替他“继续长征” 白银日报记者 杨涛 “继征”“续征”“长征”是会宁县魏氏三兄弟的名字,他们名字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长征早已结束,但是魏家人对14岁小红军战士的感恩之情延续至今。 无名小红军油画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介绍,红军会宁会师期间,丢掉会宁县城的国民党军队并不甘心失败,不断从兰州调来飞机轮番轰炸小城,企图夺回会宁县城。 1936年10月9日上午,风和日丽,会宁城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街道上到处飘扬着红旗,南门上还搭起了张贴“
哈达铺:绝处逢生的重大转折 陇南日报记者 王芳 罗艳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在哈达铺,长
广河县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讯 (记者 王伟如)广河县坚持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以学党史悟思想、以悟思想勇担当、以勇担当开新局,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各级干部深入村社一线,全面排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制定“一户一策”,分类落实产业、就业、贷款、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按照由城及村、向外拓展的思路,第一批规划建设3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正在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培育壮大
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一百年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放在人的一生,却可以厚重而宽广。 在战火中同白求恩并肩战斗救治伤员,50年完成1.5万多例胸外科手术,为寻找针刺麻醉最佳穴位不惜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的百岁人生充满传奇。 他是我国胸外科事业的拓荒勇士,又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做白求恩式的医生是他一生的追求。“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 择一事,终一生 【从医志在战火中萌芽】 辛育龄的从医选择,与白求恩有着不解之缘。 1921年,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年,辛育龄出生于
州工信局、州移动公司 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讯 (记者 刘红红)近日,州工信局与州移动公司组织党员在东乡县布楞沟党史教育基地开展“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在布楞沟党史教育基地,党员们观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专题记录片,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村史陈列馆。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上,州工信局负责人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州移动公司负责人讲授党课,州工信局与州移动公司签署“党建和创”倡议书,并分别表彰本单位
吴焕先:北上先锋“军魂”不朽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育娴 他,是鄂豫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是红二十五军的缔造者和主要领导者;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之一。 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就是牺牲时年仅28岁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 吴焕先烈士雕像。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志强 摄 吴焕先烈士陵园、羊圈洼红军临时指挥部遗址、四坡战斗旧址、红军渡河口——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红二十五军革命旧址前,社会各界人士
保至善:年轻生命谱写大义之歌 ——走进崇信县保至善烈士纪念馆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芳芳 盛夏时节,烈日当空。 位于崇信县龙泉寺旁的保至善烈士纪念馆,庄严矗立在蓝天白云下,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历史。 1902年7月,一声婴儿的啼哭,凄厉尖锐,响彻了整个保家大院,仿佛和当时的黑暗世界较量着什么。这个孩子就是当时崇信县商会会长保万钟的次子保至善。 保至善6岁读私塾,学《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读物,上高小后又接触了《国文》《算法》等新式课本,由于聪颖好学、勤奋努力,深得先生喜爱。1920年,18岁的他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