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社全媒首席记者 李超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中共榆中县委,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加强党员教育,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发展党员,壮大组织,保护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 榆中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金崖支部 据中共榆中县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学海介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党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分赴祖国各地,动员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秋,榆中籍共产党员郑重远受中央派遣回到兰州,任甘工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接着,他以人熟、
兰州日报社全媒首席记者 李超 张一悟故居位于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1号,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建筑面积63平方米,始建于民国初年。这是张一悟原有的三处住宅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处,原为一进四合院,现存宅院和改建的堂屋3间,平房10间,厨房2间。几经维修,四周为院墙,门开东南角。该故居为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创始人张一悟同志的旧居,2004年被榆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一悟故居外景 “张一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甘肃的创建人。”据中共榆中县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学海介绍:“他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陈功章 临夏市有耕地3.4万亩,人均耕地0.38亩,且地块分散,土地产出很有限。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临夏市加大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步伐,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高精尖”农业,走出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农业发展之路。 发挥土地效益 壮大农村经济 进入仲夏,临夏市枹罕镇街子村的塑料大棚里瓜果飘香。看着大棚里又大又圆的西瓜,村党支部书记周海个很兴奋。几年前,他一直在外地做生意,他的梦想就是带领村民做大做强全村的农业产业,如今这个梦想终
人民日报记者 李纵 正是给砂糖橘树疏枝的时节,走进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只见不少村民正顶着烈日在果园里忙碌。 “这些砂糖橘是黄文秀书记带领我们种下的致富树。”村委会主任班智华说。黄文秀是广西田阳人,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返乡工作。2018年3月,她主动申请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年仅30岁。 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1年又82天里,黄文秀带领干部群众帮助全村88户418人脱贫。2019年,百坭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
广河县 民 族日报·中国临夏网讯 (记者 闫改琴)7月29日,州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州委宣讲团到广河县进行宣讲。 会上,州委党校教授深入阐释了“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报告内容丰富,紧密联系我州实际,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对凝聚全县上下启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与会人员认为,此次报告会既有理论高度,又联系实际,聆听后深受鼓舞,并表示要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
记者 赵怀斌 麻红梅 通讯员 孟宪浩 今年以来,临夏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按照州委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创建“智慧平台”,推出“三单联办”联动机制,构建社区、派出所、物业“三位一体”城市网格化治理体系,解决基层治理的大难题。 “智慧平台”连万家 临夏市有10万户家庭,如今在掌上智慧社区(农村)平台上已有11万多人注册使用,户均超过1人,智慧平台真正连起了千家万户。临夏市退休干部张自立介绍:“过去,群众有难事,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群众看得见管不着;如今,有了智慧平台,
皮筏摆渡十万大军 奏响军民情深凯歌 ——探访临夏县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 民族日报记者 文 /赵好飞 张姝 图/ 靳林青 史有东 盛夏时节,绿意盎然。进入临夏县莲花镇,沿着碧波荡漾的刘家峡库区行走一段距离,便可见参天绿树掩映下的临夏县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 站在馆前,昔日军民齐心、夜以继日抢渡黄河的紧张场景已经化为一片宁静,但革命英雄不惧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永存临夏人民心中。 寻访与重温 临夏县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位于临夏县城东北约57公里,莲花渡口南500米处。沿标示牌前行进入纪念馆,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 指挥河西战场、连接陕北中央的神经中枢 金昌日报 记者 翟雄 通讯员 钱文民 盛夏时节,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庄严肃穆。尽管酷暑难熬,但不时有游客前来拜谒、参观。讲解员说,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现已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又是红色旅游的理想圣地,常年游客不断。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大门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永昌县城南大街十字东100米处。原为县城兴泰洋行的老宅子,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天主教会购买了这座老宅子后改
续写“八棵树”新的时代荣光 嘉峪关日报记者 杨亮 嘉峪关西郊,国道312线一侧,八棵杨树一字排开,挺拔高峻,枝叶繁茂,不论冬夏寒暑,如哨兵守城一般巍然耸立在茫茫戈壁深处,标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历程。 这“八棵树”,从将稚嫩的幼苗扎入贫瘠的戈壁荒漠开始,就从无畏惧过严酷的自然环境; 这“八棵树”,穿越时间的表盘,用意气风发的青春韶华,向雄关这座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之城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 这“八棵树”,虽树龄已超过69岁,但苍翠欲滴的绿色依然如漫漫征途中的弄潮儿,挺直着昂扬的身躯向天际间延伸…… 雄关脚
新华社记者 梁书斌 他是一个传奇,屡破惊天大案,检验痕迹物证7000余件,无一差错;他是一个标杆,把对党的忠诚,浸润到每一起案件的侦破,从不计名利得失。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从旧中国衣食无着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新中国首席痕迹检验专家,87岁高龄的崔道植对党和人民深怀感恩之心:“只要我的眼能看、腿能动,我就要为党的刑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刻!” 重大案件的“定海神针” 【一枚弹壳,侦破震惊全国“白宝山案”】 “我这60多年办理枪弹案子,在办案中,随时收集各种枪弹痕迹特征。这些经验会派上大用场。”崔道植说。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学全 边世文 红田园第一树 顾天祥故居 顾天祥展览馆内部一角 土改博物馆 走进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红旗林场,“红田园”三个鲜红大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 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在40多年前,还是风沙肆虐的荒漠戈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国劳模顾天祥带领当地群众战天斗地,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矢志不渝治沙造林的光辉事迹在酒泉广为流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劳模精神也激励着酒泉儿女干事创业的热情。如今,红旗村已被酒泉市及玉门市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党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