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近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花儿临夏·在河之州”临夏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一季度,临夏州全州旅游接待人数达39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29%和92%,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有力,文旅产业第一季度“开门红”已经实现。近年来,临夏州将文旅产业确定为全州首位产业进行打造,挖掘“十有临夏”资源禀赋,…
近年来,永靖县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等政策支持机遇,按照“政府投资建设、国企运营管理、资产各村共有、收益全民共享”的思路,依托村集体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建体系搭平台,打造特色模式严格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在各村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产业发展。坚持支部牵头。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经济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杨爱玲 马如海 陈学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日,当笔者来到和政县新庄乡草滩村时,看到成片、平整完好的耕地里,中药材种植正如火如荼。今年以来,新庄乡着力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从单一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中释放出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前,我们这个地方种的油菜等作物,产量低,经济收入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种上了黄芪、冬花等中药材,一年下来,每亩地里的纯利润达到…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云山 马玉近年来,广河县沿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推动商贸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来抓,多措并举推动茶销售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做强做大茶产业,谱写了一曲曲茶业兴、茶商富的美丽赞歌。三甲集镇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好茶、名茶在这里荟萃,每年从云南、福建、四川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这里,再从三甲集销往西北乃至全国各…
2月17日,由台胞台企资助举办的巾帼行动培训班在甘肃临夏州广河县红星村开班。近日,甘肃省台办主任孙志中介绍说,自1995年中共中央台办定点帮扶甘肃临夏州广河县以来,动员相关台协台企在广河县发展扶贫车间、电商平台、设施农业、特色产业,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基础设施。据不完全统计,28年来中共中央台办,共协调落实各类资金6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实施各类项目150多个,促进广河县经济社会…
记者从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承建的S36临洮至康乐至广河高速公路象山隧道于4月11日实现左线贯通。象山隧道位于临夏州康乐县境内,为分离式隧道,左线右线分别长2686米、2644米,是临康广高速公路项目全线第二长隧道。这一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等级达到V级。隧道洞口段为回填土,洞身段为黄土加圆砾及泥岩,浅埋段埋深仅有30米,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断层、滑层、渗水等现象,给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为…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仲春时节,走进广河县三甲集镇广通家园,一栋栋洋气的高层楼房拔地而起,道路两边新栽的树木开始发芽,空地上的停车位井然有序,小区周围餐馆、超市、五金装修、卫生服务站等便民服务场所一应俱全,二期移民安置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趁着阳光明媚,搬迁的居民们正忙着往新房里购置家具家电。很难想象,不久前,他们还深居大山中。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广河县群众在这里开启幸福新生活。“虽然…
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爱大陆也爱台湾的百岁台胞宋文明,多次往返两岸。而今,正如他的遗愿“我去世后,把我带回大陆故乡老家安葬,落叶归根”,他如愿回到故乡,将长眠于甘肃山间。宋文明生于1921年,2022年7月2日去世,享年101岁。他原籍甘肃永靖,常居台湾台北,其大陆亲属现居甘肃临夏州临夏县桥寺乡大刘村。作为资深报人,宋文明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多家报社工作。两岸开启交流后,他多次到大陆考察,写成多篇观后…
近日,甘肃省临夏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鲁泽带领临夏市党政考察团赴荷兰,与多家农业科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温室栽培补光应用研究、种苗研发等内容。原标题:甘肃临夏牵手荷兰企业研发花卉 冀更多产品抢占市场号称“玫瑰超级工厂”的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图为鲜花港内部实况。(资料图)临夏市融媒体中心供图中新网兰州4月4日电(艾庆龙)近日,甘肃省临夏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鲁泽带领临夏市党政考察…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大好时节,连日来,广河县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一步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庄窠集镇大庄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一块块新平整过的土地连成片,田间地头机械轰鸣,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我们施工人员共进场18人,平整机械10台。截至目前,3000…
图为临夏县村民体验中医按摩。临夏县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4日电 (艾庆龙)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谈及中医药,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驿站”——甘肃屡屡“霸屏”,作为甘肃县区之一的临夏县近些年在中医药领域“异军突起”,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日,临夏县官方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临夏县,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下辖县,也是该州的人口大县和农…
当前正值玉米、马铃薯覆膜阶段,也是回收废旧农膜的有利时期。为有效助力春耕工作,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近日,临夏县在井沟乡大路村举行2022年-2023年度旱地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地膜发放活动。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发放现场。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董丽莉 摄笔者在大路村废旧农膜回收点看到,几十辆满载废旧农膜的运输车自觉排成长队,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有序将废旧农膜运送到集中回收点,随后将兑换的新膜装进车里…
甘肃,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像一柄如意一样镶嵌在我国西部。这里地势起伏、山岭连绵,地形复杂多样,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因干旱少雨,生活在广袤乡村中的人们,更曾饱受缺水之苦。多年来,山川梁峁间,一张农村饮水的蓝图从心间到山间,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一步步变成现实。如今,分布在甘肃全省的9034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2万处分散工程、长达46万公里的供水管线,…
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实验小学分校的一组数据,让人改变了“农村娃更愿意进城读书”的刻板印象。作为一所距市区5公里的城郊学校,在其成立的6年半时间里,学生数量从200多人增至1049人,班级从7个增至19个,任课教师从15人增至48人,其中80%的教师是90后。该校部分科目的教学成绩在临夏市实验小学的3个校区中居于前列。除了不断上涨的数据,该校校长张海安了解到,有毕业生在市区中学考年级第一,…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数百万年前,地球上的马吃什么、怎么吃?它们的食性与其生态环境适应和演化命运有何关联?马科动物“前世今生”的相关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从约5600万年前始新世早期的始祖马亚科一直到中新世(约2300万年前)以后以三趾马族和真马族为代表的马亚科,马的体型逐渐增大、齿冠变高且趾数减少,马的食性总体上从柔软的叶片变为粗糙的草本植物,并逐渐适应开阔的草原环境,直至…
谈起西北,有人会想到,戈壁和荒漠。但其实,并非如此。近日,天气转暖,位于甘肃省临夏州的莲花古渡呈现出水天一色,颇有“江南水韵”。 据史书记载,莲花古渡始于汉朝,民国之前,莲花古渡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如今,随着交通网络发达,莲花古渡逐渐失去“中转站”的功能,但因其独特的风景,“转型”成为游客打卡地,坊间也将此地称为“临夏洱海”。(贾平文 苟裕光 制作 王嘉怡)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