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十四年前开始搞养殖,发展到今天规模越做越大。”临夏市佳源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奇说,自己每年都在扩大规模,追求新发展。去年制定养殖存栏计划:三年内存栏达到5万只羊,年产值3.5亿元;五年内存栏达到10万只羊,屠宰量达到百万只,年产值达到10亿元。6月21日,记者来到临夏市佳源牧业有限公司羊产业园看到,一栋栋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一只只品种羊膘肥体壮、毛色光亮,正津津…
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六月的临夏大地上到处生机勃勃,蔬菜大田里红彤彤的西红柿、翠绿的青椒、圆润的茄子,各种蔬菜生长茂盛,菜农正在田间忙碌。走进临夏县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温棚里的蔬菜绿意盎然。“我家住在附近的先锋乡赵官村,一直在这个蔬菜基地打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临夏县先锋乡赵官村务工人员丁艳艳说,因为蔬菜基地离家比较近,照顾父母和孩子都很方便,她…
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从甘肃兰州出发向南,约一小时就能到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这里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交汇地带,分布着1700多条梁峁和3000多条沟壑,被称为“地球的肋骨”、“大山聚会的地方”。布楞沟(东乡语意为“悬崖边”)村如其名,就在这大山褶皱、深沟腹地之中。“前面就是布楞沟村了!”抬眼望去,层层沟壑彷佛凝固的波浪。山坳中劈出大片平地,一排排靓丽民居整齐排列。平展展的水泥路从山梁直抵村…
农历四月底,正是初夏时节,时近中午,在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的山林里,微风和煦,鸟儿鸣唱,湖面上水光粼粼,一场歌舞盛会正在上演,这正是一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的民歌。据了解,从明代开始,花儿就在西北各民族间传唱。花儿因词曲优美,善用比兴,具有古风,又被称为“活着的诗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洒在林间空地…
6月13日,2023中国花儿大会在甘肃临夏州和政县开幕。(现场航拍图) 和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6月17日,在北京完成节目录制的“90后”花儿歌手杨雪笑容挂在嘴角,年纪轻轻的她,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花儿传承人,奔赴各地传唱花儿是她的工作之一。 花儿并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种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其产生时间,学者多以明代初年界定。花儿以爱情为主线,多方面展现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广泛流传于…
临夏州广河县将着力破解社区留守儿童管护难题,作为落实‘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有效载体,依托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群众家门口开设“四点半”课堂,针对社区困境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开展教育辅导、心理辅导等相关主题活动,用爱心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广河县城西小学五年级学生马春梅,日常学习生活缺少家人的关心照顾,在“四点半课堂”社工老师的陪伴和帮助下,她逐渐打开了心结,性格、学习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为此次研讨会致辞研讨会现场 每日甘肃网6月18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屈雯)“化石王国,世界和政”。今天上午,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古生物·古环境与和政古生物化石研讨会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十届生物演化与环境专业委员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和政县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生物演化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宁夏地质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
“喂,师傅辛苦了,你们别光忙着检查用电,尝尝我这色香味俱佳的红柳烤肉……”“谢谢啊!这条街上还有好多商铺没检查呢,我们要对每户都要检查,保证大家用电安全又可靠。”6月12日晚上8点,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连心桥(临夏马进伟)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临夏美食一条街,对这里的“夜经济”商户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得到了商铺老板马先生的热情欢迎。华灯初上,五彩斑斓。六月天的“河州味道”美食文旅一条街,香味四溢,热闹非凡,…
临夏再上央视!央视新闻直播2023中国花儿大会开幕盛况!6月13日,中国花儿大会在临夏州和政县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歌选手齐聚甘肃和政,放声歌唱。记者带你听“花儿”,聆听夏季的动听旋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制作:董平)
中新网兰州6月8日电 (艾庆龙)8日,甘肃省美食产业发展现场会召开前夕,临夏州美食产业发展大会举行,除了官方人员参会外,还有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代表以及当地企业家代表一同参会,共同讨论美食产业如何“历久”而“弥新”。临夏古称河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东乡贡羊、唐汪大接杏、刘家峡红枣、莲花花椒等食材,在唐宋时期,境内民众在菜肴配置、烹调等方面就有许多创新做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古朴典雅的民居庭院,干净整洁的村社道路,主题鲜明的景观式广场……5月31日,记者走进临夏州广河县城关镇李家河村,映入眼帘的一幕幕场景让人耳目一新。李家河村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怎样做到的?记者通过走访寻找答案。下好人居环境整治“先手棋”李家河村人居环境的大步跃升,要从两年前说起。2021年,李家河村党支部召集了村里的乡贤能人和在外开办企业的负责人,大家集思广益、群策…
中国旅游报记者 张隆堂“在陶器上作画很有意思,这种体验很新鲜。”这是一名小学生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林家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参加彩陶研学后的感受。经过仿古彩陶制作和绘制、古彩陶修复等5项长达3个多小时的研学课程后,小朋友们对家乡深厚的彩陶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而林家村也因为这座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基地,不仅多了一处彩陶传承与体验的场所,还多了一处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发展的产业承载之地。孩子们在东乡林家彩陶…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五月的积石山县万木葱茏,生机勃发。随着一场面向全国招商活动的启动,来自山东、江苏、广东等地的企业家深入积石山县进行考察签约。在5月11日举行的招商引资大会上,共推出45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04.45亿元,当天签约11.79亿元。“我们主要看重这里的人文环境和区位优势。当地生产的高原夏菜在苏南地区影响力很大,有机资源丰富,当地的农产品很适合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5月19日,是甘肃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第四个比赛日,蹴球、珍珠球、射弩等项目迎来收官之战,比赛也越发激烈。在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蹴球比赛场地,正在进行男子单蹴球决赛,两名参赛选手专注瞄球、踩球、踢球。在场地另一边,身穿红色短袖T恤衫的裁判长李甜关注比赛的同时,也时刻维护着赛场内的秩序。“这次赛事,我负责蹴球项目的比赛编排、竞赛组织等工作。”李甜是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