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我国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阻断传染病疫情、保护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广大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的自觉性,记者采访了州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马政源。 为什么要给儿童接种疫苗? 马政源说,由于疫苗的接种,全球每年200-300万生命免于死亡。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普及疫苗接种,有效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预防接种
很多人说通过睡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大字睡的人性格开朗、蜷着睡的人缺乏安全感…… 通过睡姿能不能看出人的性格不知道,但是睡姿倒是和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不同的睡姿。 仰卧睡姿 仰卧是最推荐的一种睡姿也是最简单的睡姿,因为在仰卧状态下背部肌肉自然放松,双侧平衡,避免脊柱处于侧弯或驼背的姿势。 不过仰卧会使舌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坠入气道,增加了空气通过的阻力,所以容易发生打鼾和呼吸睡眠暂停的情况。 适宜人群: 除经常打呼噜和胃食管反流以外的所有人几乎都适合平卧睡姿。 侧卧睡姿 和仰卧睡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其中,15日是“中国抗癌日”。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 科学防癌”,旨在推动落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群众关注癌症和癌症患者,正确认识癌症的成因、预防和治疗,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癌症规范化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见和误解,影响了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记者 徐鹏航)抗生素过敏、花粉过敏、备孕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新冠病毒疫苗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就此回应:新冠病毒疫苗过敏的比例不高,“过敏体质”、备孕者均可以接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安志杰说,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成分里不含抗生素,因此抗生素过敏不作为接种禁忌。对一般的过敏,所谓的“过敏体质”,比如过敏性鼻炎、花粉过敏,因为和疫苗成分没有直接的关系,不是疫苗的接种禁忌。 安志杰表示,疫苗过敏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比较常见的有过敏性皮疹,且
提起麻醉,大家似乎都认为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实际上,麻醉过程复杂且多变。麻醉医生“管”术前术中术后。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必须严密监测患者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并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节,确保患者能够平稳地渡过手术这一难关。 本周是中国麻醉周,记者采访了州中医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喇云霞,请她为大家普及麻醉知识。 什么是麻醉? 喇云霞说,麻醉就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对神经系统产生可逆性的抑制,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肌肉松弛等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临床最早用于外科
今年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儿童每年新增约2万人,尽早进行抢救性康复将极大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2020年各地残联为4万多听障儿童实施了人工耳蜗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 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听力障碍儿童小锘正在接受康复训练。3岁9个月的小锘先天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2018年,在她一岁半的时候,通过北京市残疾儿童青少年救助项目资助,小锘进行了双耳人工耳蜗手术。术后经过免费康复训练,如今孩子已经能够在幼儿园随班就读。 截至2020年底,全国听
一转眼,热热闹闹的春节假期就这样过去了,人们陆续回归到工作中来。但一上班,很多人并没有神清气爽,反而出现身体困倦、四肢乏力、打不起精神、做事无法集中精力等症状。这在医学临床上被称为“节后综合征”的表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从“假期模式”进入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州中医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常建华。 常建华说,“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在假期之后出现的生理或心理上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大家在节日期间过于松懈,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加上饮食不规律,作息也不规律等。常建华认为要远离“春节综合征”,心态
读者秦女士问:孙女刚出生没几天,就被要求采足跟血?请问这个项目是必须做的吗?有何目的?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王晓丽解答:采足跟血是为了筛查新生儿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在新生儿早期,这些疾病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只有通过疾病的筛查才能早期发现,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以免影响新生儿的智力、身体的发育。 该检查需要等新生儿出生满72小时、20天之内,并充分哺乳后进行(建议至少8次以上母乳喂养)。尤其是在采血前1~2小时充分哺乳,能提高新生
新春的脚步日渐临近。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大幅增加,家庭、朋友和同学等各种聚会也随之增多。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健康地欢度新春佳节?2月4日,记者采访了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常春。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我们仍然不能回归传统的过节模式,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过节方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常春说道。 ■春节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防控一头连着安全大局,一头连着万家喜乐,对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回家过年、一家团聚的日子。但随着春节来临,春运开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因心脑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相对较多。专家提醒,要加强预防意识,规律饮食起居,保持乐观情绪。 为何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清说,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人们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其次,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三是北方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壁已有的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或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另外民间有冬节进补的习惯,热量摄入过多等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增加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 哪些人要特别加强冬季心
◆居家篇 1、勤通风。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通风时要注意保暖。 2、勤洗手。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3、换洗衣物。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或使用84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4、家居表面保持清洁。门把手、电话机、桌面等手经常接触的表面,每天都应清洁,必要时(如家中有客人来访等)可以用酒精或84消毒剂等擦拭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5、餐具消毒。把需要消毒的餐具放在一个专用的锅里煮沸15分钟以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林苗苗 鲍晓菁)6日,对北京等地来说,2021年首个寒潮“来势汹汹”。气温骤降,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专家建议,老年人和慢病患者尤其要科学防寒过冬,降低寒冷天气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寒冷天气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一场严峻考验。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尚菊菊提示,寒冷易导致血管收缩甚至痉挛,冠心病患者易导致发生心绞痛。心衰患者容易因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衰病情。糖尿病患者往往有末梢神经和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对外界冷热和疼痛刺激不敏感,尤其要注意防止冻伤和烫伤。 尚菊菊建议,早上天气寒冷、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1、清洁环境,消灭四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2、全民参与,治理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 3、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 4、创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5、治理卫生环境,建设美丽、文明的新临夏 ! 6、开展环境清理,美化净化家园 ! 7、搞好爱国卫生运动,促进我州经济健康发展 ! 8、卫生城市为人民,城市卫生靠大家 ! 9、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 10、创建卫生镇村,共建美好家园 ! 11、艾滋病通过性、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 12、开展
随着“三九天”的到来,气温不断下降,又到了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多发季。记者在我州部分医院采访时了解到,日前,各医院有“流感症状”的患者不断增加,其中流感和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居多。 那么,流感到底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对此,记者采访了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宝义和州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马政源。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是什么? 马宝义介绍,普通感冒一般是由普通病毒引起的,首发症状是咽痛,一般在一两天后就会消失,随之出现流涕、鼻腔充血的症状。感冒症状通常持续约一周左右,如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