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儿 > 花儿研究

【花儿研究】花儿”中的因情造景

因情造景又叫因情造境,“景”是因“情”的需要“造”出来的,既然是造出来的,就与现实中的客观之景不一样,有一定的差距,它应该是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景。因此,因情造景中所造的景象、景物、境界或是幻境、梦境,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或是超越时空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或是比兴寄托(象征)性的,多为抒情主体因感情宣泄需要的主观臆造。因情造景,是强烈情感和特异心境交织的产物,其组合比较自由,用语比较夸张,因而表达的情感比较炽烈,富有浪漫色彩。在“花儿”创作中,因情造景的手法是其表情达意的一种最常用的抒情手法,在优秀的“花儿”创



【花儿研究】悠悠“花儿”情

喜欢“花儿”真可谓是我终生的一大癖好,从懵懂的孩提时代开始,在简陋的乡间戏台下,远远地看着牧歌般悠悠的“花儿”粉墨登场,就有置身其中的渴望。



【花儿研究】雷兰芳:痴心“花儿”终不悔

雷兰芳是一名实实在在的“花儿”唱家,曾多次在省、州、县举办的各类“花儿”民歌大奖赛中屡夺桂冠,2008年,她被省文化厅确定为松鸣岩花儿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带着对这位民间艺术家的无限钦佩之情,近日,笔者来到了位于和政县新庄乡槐庄村后窑社的雷兰芳家里。 雷兰芳说话大大咧咧,一副天生的大嗓门,性格活泼开朗,一看就是块唱“花儿”的好料。面对我们的来访,她没有一丁点儿的拘谨和紧张,而是侃侃而谈,向我们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多年来她对“花儿”艺术的无限痴迷,以及对“花儿”传承方面的遗憾。说到动情处,还忍不住手舞足蹈,我们



【花儿研究】"花儿"演唱风采

“花儿”鸳鸯组合演唱 莲花山“花儿”三人组演唱 本报记者 景溪 摄



【花儿研究】河州“花儿”

一首首“花儿”,一曲曲少年。 顺着青松、绿草、野花。山风吹了过来,吹过脸颊、吹进敞开的胸膛,钻进了心房。 “哎——哟——” 听! 这一声,从天地间冒出来的天籁之音,从这道山梁传到那道山梁,从地上传到天上,地醒了,天醒了,人也醒了。 “上起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一朵牡丹;看起是容易摘起是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一开嗓,就撞击耳膜,震动起来,一声比一声干脆,一声比一声响烈。整个身体、思想与“花儿”发生了共振。唯与“花儿”相伴,是最深情地告白! 看! 白云作伴,蓝天映衬。白衬衣外套一件镶花边的汗褡,那举手掩耳的



【花儿研究】汪玉良: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接11月13日四版)汪玉良先生既是一位丰产的大家,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他对临夏文化的热爱都化在了他作品的字里行间。他自号“唐汪川人”。他经常说这样一段话:“是人民口头文学的奶汁孕育着我,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感受着她的温暖,她的力量,这种温暖力量从幼小的时候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在我的心灵中隐退。”汪玉良先生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诗歌为主,兼及小说和文艺评论。他是我国第一位东乡族作家,他的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部分。《马五哥与尕豆妹》《米拉尕黑》《阿娜》《白鸽姑娘》为叙事诗,



【花儿研究】花儿”在心上

本报记者 马正兰 石光林,土族,原生态花儿歌手,1980年出生于积石山县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喜爱“花儿”,他在临夏人们心中是一个唱“花儿”的行家高手。2004年至今在临夏州歌舞剧团(甘肃花儿剧院)担任花儿独唱演员,多次参与花儿剧演出及大型国家级、省内外各类民歌比赛,并获得诸多奖项,被省上评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副高级花儿演唱艺术师。 “唱花儿是我一直要做的事,这就是我的事业。我已经分不清每天漫花儿是一种爱好还是一种习惯。”这朴素实在的话语就是花儿歌手石光林的心声。 第一次见到这位80后原生态花儿歌手是在花儿剧院



共118条记录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