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艺术人生》系列报道之一 从花儿的漫唱,到花儿的演唱,再到花儿剧的绽放,关于花儿的故事和花儿追梦人的故事一直在临夏大地演绎…… 在2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当过老师、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干过党建宣传工作,参与过许多文艺宣传活动,策划编导创作过不同形式电视专题片,创办过许多车载电台综合节目。 近四年来,我到中国民协会花儿文化专委会秘书处工作,开始了对花儿的挖掘传承保护和研究。 2006年6月,中国民协正式批准在临夏成立中国民协花儿文化专委会。2007年,临夏州编制办设立副县级单位——中国民协花儿文化专委会
花儿是一种民歌,又称“少年”,唱花儿又称“漫少年”。流传在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川的花儿是广大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民歌或山歌。它历史悠久,据考证,在明代就有关于花儿演唱的记载。花儿完全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演唱并传唱于民间。随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花儿的演唱和传承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已成为青海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在前两年被列入“世界级文化遗产”。 花儿的产生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也是劳动产生了花儿,生活产生了花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在炎炎烈日中、蒙蒙细雨中、风吹霜打的辛勤劳
一辈子的“花儿”情 ——专访松鸣岩花儿传承人马金山 2008年,马金山在为花儿艺术学校学生传授技艺。(资料图) ◆与“花儿”的不解之缘 今年72岁的马金山出生在和政县松鸣镇科托村。他的家乡便是松鸣岩“花儿”的发祥地,现为中国“花儿”的传承基地。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年轻猎人到松鸣岩打猎时,忽然听到有仙女在唱歌,他循声赶到山谷里,歌声则在山顶上,爬到山顶时歌声却又在山谷里,‘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后来,猎人把仙女唱的歌记下来,回到村里传唱开来,这天籁之音就是今天的‘花儿’。” 马金山衣着朴素,身板硬朗。说到
王绍明(1925.3——1994.2):甘肃省临夏市人,著名的“花儿”演唱家,杰出的“花儿”传承大师。生长在“花儿”世家,放歌在“花儿”故乡,是原生态经典“花儿”演唱、传承的一代宗师。他为“花儿”文化的传承繁荣奉献毕生,生前先后担任政协临夏州四、五、六、七届委员,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州“花儿”研究会副会长、“花儿”教师等职务。 简评:王绍明先生扎根“花儿”沃土,把保持“花儿”的本真、传承弘扬经典“花儿”作为自己的文化使命。他的演唱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明亮,真假声结合自然流畅,以声
在我国的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流传着一种婉转动听的民歌“花儿”。前段时间在网上流行的临夏花儿《面匠哥》,也让全国人民对花儿有了重新的认识。 “花儿”又被人们称为“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则被称为“花儿”。青海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海东市则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 “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历史悠久,曲令众多,歌手辈出。 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花儿是青海人生活的调味品,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
“葡萄叶叶儿上一汪汪水, 风吹时草动弹哩; 毛敦敦的眼睛酒窝窝嘴, 说话时心动弹哩。” …… “冰牛拉车子轱辘辘转, 车头儿扎下的牡丹; 若要我俩姻缘散, 三九天,冰滩上开一朵马莲。” …… 在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流传着这样一种直白白、热辣辣的高腔民歌——“花儿”,以歌唱爱情为主,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有着“大西北之魂”的美誉。 花儿起源于古称河州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居住在这里的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众,将游山休闲叫“浪山”,把唱花儿(民歌)不叫“唱”叫“漫”,无论在
近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举办的2018中国(米易)首届民间情歌大会上,我州“花儿”歌手孔维芳、司马和曙、杨梅代表甘肃省参会。 民间情歌大会共有四川、新疆、甘肃、海南等16个省区的汉、回、藏等30多个民族的40个代表队、100余名民间歌手受邀参加演唱,他们分别表演了陕北信天游、甘肃“花儿”、蒙古族长调、白马藏人舞蹈等蜚声世界的经典情歌和歌舞。孔维芳演唱的河州“花儿”《梧桐令·前山里起的是疙瘩云》、司马和曙演唱的河州“花儿”《仓啷啷令·雪白的鸽子》、杨梅演唱的莲花山“花儿”《莲花山令·抓住妹妹绵绵手》,向
莲花山花儿会本报记者 史有东摄 “花儿”会,被民俗学家称为民间赛诗会、演唱会、放浪形骸的诗与歌的狂欢节,这是非常形象和精当的。如今还同时成为旅游节会、商品交易会。著名民俗学家、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柯杨先生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有深刻精辟的论述,他在《诗与歌的狂欢节.自序》中写到:“大西北,辽阔广袤,雄浑苍凉。谁料得到,茫茫高原深处,竟有一处处绿意葱茏、水碧山秀、寺幽殿雄的歌唱山歌的圣地?大西北,严苛粗砺,求生不易。谁料得到,孜孜矻矻,终年辛劳的人们,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诗的氛围、歌的海洋、放浪形骸的狂欢节——
近日,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康乐县宏星花儿艺术团举行“莲花山花儿传承示范团体”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上,省民协、州文联负责人为“莲花山花儿传承示范团体”揭牌,省民协驻会副主席路学军在讲话中对康乐县宏星花儿艺术团通过组建民间花儿艺术团,深层次挖掘和传承花儿文化艺术,使花儿文艺在基层扎根,在花儿艺术传承、保护、发展方面起到有力推动和示范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州文联为宏星花儿艺术团发放我州非遗传承保护书籍——《花儿艺术人生》,花儿歌手马玉芝及宏星花儿艺术团莲花山花儿歌手、河州花儿歌手进行了花儿演唱。
把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把脱贫攻坚和富民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近日,康乐县宏星花儿艺术团的演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已在莲麓镇、五户乡20个村巡回演出20多场。 康乐县扶贫政策宣传行动感恩文艺演出送戏下乡,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主办,康乐县宏星花儿艺术团承办。送戏下乡活动分为两组演出,自8月6日起每天演出两场,先后在莲麓镇10个村、五户乡10个村巡回演出。该团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歌曲、民间小调、莲花山花儿、河州花儿、花儿小调节目,歌曲演唱《梦圆中国》《美丽的康乐县》、脚户令《好花儿迎来了春天》等节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在宁夏人民会堂开幕。本歌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协同西部十一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厅委局共同主办。作为政府文化惠民工程,为保证全民共享文化盛宴,以“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为导向,本届歌会特增设巡演走基层环节,组织优秀节目于8月2日-3日赴吴忠、中卫等地进行巡演,把西部最美的声音传播到宁夏的山川大地。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歌会创办20周年。本届歌会作为宁夏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将有来自中国西部十二省区(市)的11支优秀代表队,汇集藏、壮
盛夏的康乐绿水青山,鸟语花香。 6 月11日,康乐县宏星花儿艺术团、县莲花山花儿传承示范团体在宏星花儿艺术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准扶贫文艺汇演活动。 唱响主旋律,大打攻坚战。汇演在欢快的舞蹈《欢乐吉祥年》中拉开了帷幕,莲花山花儿《生活达到小康了》《精准扶贫政策好》等唱出了脱贫攻坚的新变化;民间小调《拉手亲亲》;歌曲《甘肃老家》等唱出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舞蹈《青春舞动》《新疆姑娘》等,舞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豪情壮志。 县文联、县文广局、县文化馆、县作协负责人及县非公党工委、县社会组织党工委相关人员观看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