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临夏文艺

香柳村的试刀面

马如基 香柳,是柳树之别类,又名沙枣树。生长在祖国西北部,具有耐寒耐旱的性能,开花结实。 我们村上有两棵香柳树,长得干粗身高,冠大叶密。两树并立,相距二十多步,长得一般大,从远处看,像一对恋生的兄弟姊妹,或是守护村庄的卫士,非常壮观靓丽。 初春,洮河沿上桃杏花红,千姿百态。河边渠沿的河曲柳、怪拐柳、垂柳相继萌动枝叶,柳条丝随风梳理飘动,婀娜多姿。这时惟香柳树,感春迟动,红色的枝梢似动非动。当春风吹刮,春雨浸润了,枝间才冒出嫩芽,倏忽间长出小小叶片,表面翠绿,背面银灰,椭园形。到了夏季,香柳枝梢骨节显出花蕾



沁园春•河州

河州光聪 陇之骄子, 河湟雄镇。 太子积石, 五岳略输雄。 娇柔夏河, 碧水滔滔。 松鸣莲花, 尽显风姿。 浩浩黄河, 咆哮东逝润山川。 叹河州, 胜景独绝世, 人间有几? 昔禹王开山河, 龙门积石功垂青史。 枹罕古地奇, 炳灵圣境, 花儿之乡, 牡丹争艳, 高峡平湖, 皮筏如梭。 遥想当年尚书贤, 六尺巷。 看今日儿郎, 壮志几许?



父亲的罐罐茶

◇ 马仲全 几天来,随着一阵阵呼呼作响的老北风,今年的冬季缓缓拉开序幕。街上行人一个个加厚衣裤,那些身体廋弱的女人们,更是羽绒服外加毛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回到家里,沙发上坐了一阵,觉得全身凉嗖嗖的。在老伴的催促下,我们搬出闲置了半年多的电桌炉。一番清理后,接通电源,一家人围在桌边喝茶看电视,周身顿觉暖融融的。望着玻璃杯中上下游荡的舒展茶叶,我的思绪又回到几十年前的乡间老家…… 靖安坝子中部,常年流淌的洒渔河东岸,傍着山坡的那个村子,便是故乡落水洞。这是个有着几十户人家的村落。人们下地劳作一天,拖着



河州汉子

王新有 花儿乳汁喂养大的孩子 沾满乡野泥土的气息 头戴一朵洁白的祥云 从大夏河摊开的纹路里 走出来 带着梦想和希望 走向霓虹灯 走向商场 走向脚手架 用汗水搭建幸福的梯子 用土腔吼出思乡的恋曲 让花儿长成葳蕤的庄稼 丰殷每一天的日子 丝绸之路 穿越历史 张骞的足迹 湮灭在岁月的烟尘里 骆驼的蹄印 牵引商贾从古长安西行 关山万里的跋涉 残留下举步的维艰 长城坚挺龙的腰身 莫高窟洞壁书写昔日的辉煌 使不同民族 不同肤色的后来者 赞叹不已 悠扬的驼铃 潜于大漠风尘 千年不腐烂的胡杨 在西域的苍茫里 见证生命的不



母亲的背影

甘肃 朱霖 越来越喜欢欣赏各种各样的背影,源自于朱自清先生早年写的《背影》。朱自清笔下所描述的那个微胖的、勾着腰、抱着橘子的父亲的背影,曾令多少人潸然泪下。时至今日,反复阅读,内心深处脆弱的地方还是会被触动。 闲暇时,我开始用镜头捕捉一些美好的、闪光的、感人的背影,让他们成为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在公园里,在街道上,在生活中,在旅途中,在田野里,在欣赏自然的湖光山色中,那一个个生动的背影曾无意间走进了我的镜头,无数次温暖了我的心扉。 在公园里,在街道上,如果看到年过半百的儿女推着轮椅上的慈母、搀着老态龙钟的



老八坊印记

甘肃 马国山 八坊是河州古老城廓,也是我外婆的家宅之地。小时候我家居住在甘南,常随父母到八坊走亲戚,访故交。记得外婆家木桌上的老座钟,铛铛响着,香炉里飘着缕缕清香,外公的羊皮拜毡磨得绵暖无比。巷子里长胡子的阿爷,戴白盖头的奶奶,青盖头的阿姨,来往穿步,和蔼交谈。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挑担买桶子肉、粽子米糕、枣包子、凉粉的阿爸,高声吆喝,传来叫买叫卖的声音。巷外的许多儿童,成群结队,嬉笑玩耍——这一切萦绕在记忆的耳畔,挥之不去。 进入八坊,巷子与阁楼比邻,院落与门庭相通,门门相扣,巷巷相连,道道想通,七折八拐,



在困难时期读书

◇ 马自东 一个人的出身时间和出身地点,是个人的意志无法选择的。不过,这个严肃命题的最终结果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1962年,我的家乡经济状况很糟。这年秋天,在滔滔黄河和大夏河水的交汇地带,著名的刘家峡水电站大坝高高地拦起一片宽阔的水面,延伸到了我们村前。就在库区东岸一个极度贫困的村子里,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个孩子相继出生。这些孩子一落地,母亲们都断了奶。 过了几年,我们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最后上学的还是没有几个人。大多数都半途而废。 当时,我们家面临的困境比别人家更大。母亲常年卧病,两个



炳灵石林歌

●焦玉洁 羽士乘云去,高僧坐化尽;殿宇半成灰,空山余仙境;幽姿各所异,雄奇千万峰;绝高欲限日,环立遥相并;断崖无树草,悬悬如明镜;深涧滴暗泉,苍苔渐相侵;危岩倚长岭,孤峰生老榛;石羊不可度,鼯鼠绝影踪;野路三五处,断续失音信;行行无前途,惶惶入绝境;拨草寻暗道,攀岩探幽径;峰外有洞天,树暗杂花明;野鸟崖头啼,狐兔草间奔;绿风送远芳,满涧香涛声;曲折一线天,游人作蛇行;坠石托崖颓,滴水凿洞深;苍鹰掠峭壁,寒鸦盘长阵;陡坡集花树,绝壁挂虬松;至此魂魄散,身飘若流云;欲脱红尘衣,依依深洞隐;灶煮藜藿食,头著浩然



叙述广通河

●阿麦 广通河是什么 我不告诉你 要让你心中无底 馒头咀像两个大乳房长在石那奴的山上 槐子坡上……滚圆与否我不告诉你 要让 你心中长出黑洞 赵家沟在哪里我知道也不告诉你 你来了我带你去看水帘洞 那里有石钟乳 有我小时候洗澡的水影子 山岩上流下来的水滴 咸咸的有盐味像鱼儿哭过什么人哭过 小猴与白马 白骨精与唐僧 水帘洞与我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我与你只是陌生人 你来了我们一起大笑 让你想象太阳 想象月亮想象风中赶路的少年牛市上的交易 他们是怎样在袖筒里捏手指谈价钱 他们的胡子抖动 山羊在微笑 你来了我们去新民去



回到临夏

钱 海 几年时间,对!短短几年时间,临夏的天就变了,地变了,人也变了,变得让土生土长的朱伟道难以置信。回到临夏,走到哪都像有堵墙挡着,朱伟道感觉自己像一头刚打完滚的毛驴儿,灰头土脸的。 啪——啪——啪、噼噼啪啪、噼里啪啦。 离大年夜还早,临夏的娃儿们早等不及了。 往事还像一只蝴蝶在朱伟道的记忆和现实中乱撞。有一首童谣现在他还会唱:春节到,人人笑,临夏大地好热闹,姑娘要朵花,孩子要鞭炮,老倌儿要顶新毡帽……。想起这歌,朱伟道的思绪就彻头彻尾地飞回到历历在目的往事中。 朱伟道的爷爷以上几代人,包括朱伟道爷爷那



朋友

◆马力明 眼中的希望 为何成了漂浮的云? 青春不再,梦想依旧。 残缺!残缺! 无法找寻的断臂 一个人的远行 朋友回来吧 路途太遥远太艰难 驿站已被一些人占据 你的梦想 早已经过时 你是孤行者,彷徨者 没有发出呐喊 已被城市的喧嚣声吞噬 你在哪里?我的朋友 忘记你曾经的豪言壮语 你是霸王 不以成败论英雄 回来吧!朋友 那里不是你的归宿 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 它虽然不太成熟 但他的精神是永久的话题 志愿者 一个可大可小者 奉献与收获者 大我、小我 欢迎你回归



洋芋花开赛牡丹

●冷子 洋芋花开赛牡丹,这话听过多次,但三年前却发生在我身上了。那是在单位的某个活动上,本人着一红裙亮相,描眉画唇,而后大展歌喉。歌唱得一般,就那红裙和红唇,换来一句洋芋花开赛牡丹的褒奖。 呵,不管褒贬与否,我欣然接受。毕竟,我对洋芋深有感情。 天下美食甚多,但我视角狭小,口福极浅。即不惑之年了,挑挑捡捡中,一日三餐,还是不离洋芋,这不是神话,而是事实。临夏人民如此,我亦如此,我那些乡下的亲戚们也如此。 有赖印第安人的慧眼识宝,洋芋从欧洲辗转而来,适应了地域气候,大面积种植后,由野生成为我们餐餐不可缺的最



她,或许叫积石山

●赵正林 它像一只潜伏的兽,是什么时候 来到我的身旁 对此,我一无所知 从此,她的心,她的旅程, 那段嗜血的火车 在某个暗夜,牵走 在冬天里蜷缩的羽毛 记得,那个下雨的夜晚,她像一个望其项背的鹰 走在西天的路上,这么多年 我一无所知 我满怀激烈,壮志未酬 刀刃还在流血,牛羊还在还俗 千山还在膜拜,诸神还在撞钟。 她啊,还没老,静静地 想自己的影子还在路上 等啊等,多少年了 自己都忘了



哑巴大大的花生糖

◇ 李萍 有些爱是世代相传的,有些爱却如涓涓细流,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显现。 村里有一个中年男人,姥姥总是很照顾他,尽管他有侄儿,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姥姥有她自己的说法,家里做好吃的了,她会让表嫂舀一碗,令我送过去。 那中年男人,我也会随着别人喊他哑巴,当然是背后喊的,当面还叫他大大。姥姥则喊他的名字。 福全。没有见到他的福哪里全了。 每次送好吃的过去时,我会偷着吃掉一点。尤其在腊月,东家做了包子,西家炸了馓子,姥姥会让我去喊哑巴大大。 “大大,今天家里做包子,来吃包子。”派我去喊哑巴大大时说的那几句话好几



父 亲 的 烟 杆

郑能新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是这惟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 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



北方有雪

◇ 胡忠伟 下雪了。 雪是夜里下的。半夜里醒来,窗外一片莹白,才知是白雪公主深夜造访。此时,万籁俱寂,唯有窗外瑟瑟作响的雪花,在黑暗的时空里飞扬,迸发着生命诞生的快乐之光。 北方的雪,它冰清玉洁,凝脂碎玉般润滑的肌肤,似处子一般,在明丽中透着冷艳,是一种冷峻的美。正因为这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骚客为之赋诗填词,大唱赞歌。李白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诗人的夸张,犹如“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资料,雪花最大者直径亦不过三四英寸。不过,雪还是大一点的好。英国儿歌唱道:“雪花快飘,白如石膏,苏格兰宰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