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岁平 一踏上临夏这块土地,我心中窃喜,今后支教,就这地。临夏,我喜欢! 我在临夏,我在漫路,我在临夏一个小乡镇上。 我喜欢群山包裹的集镇,喜欢杏花装扮的村庄,喜欢冬麦滴翠的农田。山路弯弯,弯向漂亮的村庄,弯向温暖的家园,弯向温馨的乐土。上坡,下坡,甭怕,前面是家,前面是杏花点缀的门槛,前面是灯笼红彤彤的屋檐。 来漫路,日子真快,倏忽而过,春天姗姗而来。望眼欲穿的春意,一小截一小截地变绿,变嫩,春天没有大踏步而来,没有和盘端出春的献礼,她那么羞涩,只是这样一丁点一丁点儿地走来,披着绿纱衣而来,蒙着红丝巾而
甘肃 西平 你是齐家灵魂深处的孩子, 沉酣在黄土地的怀里, 你敲破命运的大钟, 奇迹般地爬出母腹。 身负4000年的历史, 浸透着伟大的灵魂,热烈的泪, 向人类揭开了母亲神秘的面纱。 哦!中华第一镜, 你是如此年轻, 给齐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却又如此沧桑, 饱经风霜的脸上锈迹斑斑。 如今,我们可以拂去镜面上的尘土, 却再也不见镜子中美人的面庞。 洮河 甘肃 马文学 洮河,陇原大地上图腾的巨龙。挣脱枷锁和羁绊,同西部高原人执朴、豪爽的性格一同奔涌。 粗犷。浩荡。浑黄。汹涌。为明天而滔涌,踏平山川,宣告自信
田园闲客 鲁班石:让传说走远 鲁班赶着的羊群,化为一滩乱石。硕大的那块 —— 富有传奇色彩的鲁班石,是第五纪古冰川遗址的代表和见证,数百年来被人们供奉,是神灵,是造化,是巧夺天工,不必一一论证。传说中的村姑始终没有出现,我们只有瞪大眼睛,静静地仰视,才能品咀出其中的文化底蕴。若想做一回鲁班,小憩在大石之上,晴天白云伴你远行,奇光异彩迷离眼神。 半大的石块讲述着遥远的故事,一个个在神奇渺远中张望。是在守护鲁班石,是在守望一方土地,是在演绎诸多浪漫。 牧歌早已远去,所见,一堆堆炊烟,缭绕成仙境。那里烹煮着清香
◇ 冯尚玉 这是劳动者的节日 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 开创未来与创造幸福的节日 这节日定格在历史的刻点上 劳动者自从有了这一伟大的节日 就有了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 劳动者创造了历史 劳动者开创着未来 历史是劳动者用血泪写成的 未来是劳动者用信心开启的 劳动者自从有了自己的节日 就坚定不移地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每一个时代(或国度)的进步 离不开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 社会进步了,历史发展了 劳动者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 马春芳 寂静的三月 脚踏柔软的记忆 心随三月的风 沐浴明媚的阳光 放眼相望草技拔尖 麻雀在树枝飞叫 追逐不断远足的梦想 和风吹拂的涯豁 梅坡村叫大墩涯豁 大墩村叫梅坡涯豁 从涯的两豁口分岭 梅坡村平坦辽阔 大墩村高低不平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脚与硬化路的触碰 产生钻心的疼痛 荡漾在心里的希望 让梦想插上翅膀 飞进贫困户家的土墙 精准扶贫的路上 每个勇往直前的人啊! 谱写各自的精彩 传递党的关爱,人民的期望 肩挑责任 摸索中迈动稳健的脚步 在流淌的岁月里承载如歌的重托 我们勇敢坚定,风雨无阻。 愿明春来
◇ 杨荣青 大家都说,临夏是个好地方。于我而言,她是个非常美丽富饶的好地方。 临夏是我的故乡,每次来临夏,都能非常強烈地感觉到某种异样的温暖。这不仅仅是因为临夏的自然景观有它刚健的妩媚,也不仅仅是这里的风俗民情,而且还是临夏到处呈现出的和谐、团结、兴旺和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里含有“风景这边独好”的骄傲和自负,也带着边陲重镇的气派。 临夏的春,来得清,来得静,来得凉。我从兰州赶来临夏的理由,也不过是想饱尝这故乡的春味。 在兰州,春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萌发得慢,空气来得干,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风少雨。在
李萍 我走出你歌声的村庄时,你摘了一朵蓝色的雏菊给我。 我把那朵蓝色别在记忆的耳后,默记了关于你的副歌,装扮的洒脱。因为那是幸福的风格。 一想到从前,你的歌声翻山越岭来看我,我是想写一首情歌给你的。 可惜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写出一个标点符号,爱精心雕刻相见的分分秒秒,用“软禁”掏空记忆。 心会疼,那些疼席卷了世上所有的疼,那些心疼之后,听听你的歌,然后一杯卡布奇诺,成为习惯,也成为戒不掉的瘾。 春风粘住冻结的时间,一再让一些传言成为传言。 我对传言漠视了很多年,只是铭记了爱有始无终,那是我的风格。 所以,我
◇ 邓仲祥 春天的话题悄悄说给萌生的草芽 悠闲在那片土地上的羊群 雪溪顺着千山万壑 恋恋叙述昨天遥远的故事 蔽天的森林渴望等盼 北方的童话拥入纯真透明的胸怀 春天像孩子梦中的小鸟 风韵绽放翱翔蓝天的自由 柳笛吹奏山泉潺潺,绽露笑靥 流韵奔泻在山谷沟壑中尽情歌唱 春天的农谚在农夫犁头破土中吆喝 伴着长鞭挥动的风声洒落种子的欢笑 那蕴蓄着自信与憧憬的黑土地 展现着一种丰腴的期待 淡淡的泥土芳香撩拨着让人亢奋的生机 人们格外敬重春天诗情画意 童年记忆中一串天真的质问 伴随追逐花丛里彩蝶手足舞蹈 成年后的春天像一
张光业 离开老家已多年。每每梦回老家,老家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那座小桥了。 村子的北边,有一条汇集了北塬渠尾水和从岗沟流下来的泉水的水量不大,但四季长流的小河。它由西向东流去,注入大夏河。 这条小河也是咱们村的生命河,人蓄饮水都来自小河的哺乳,大部分农田也靠它灌溉。虽然,时而混杂着泥沙和树叶,但在那个年代,饮水、淘米和洗菜倒也安全,没有现在这样讲究。 村里的人谁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是哪一位高人命名,给一条河取名——“沟滩”。费解的名字后面同样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与难堪。 曾经
甘肃 冰阳 晨曦里,大夏河水汤汤 被浪漫的文字驮行几千年。 汉字排满齐家,词语是两岸的花 漫过经年的宣纸,抵达悠悠文明。 年久失修的故事 在八坊十三巷焕发光彩 砖雕、蛋雕、木雕排兵布阵 浩浩荡荡绽放盛景江山 陶罐、青铜、古生物在故事里,吟唱前朝盛世的辉煌 一把刻刀 雕凿手工艺人的前尘往事 黄土与河流相遇 切磋历史的风调雨顺 河水汤汤 穿越四千多年的波涛 卸下忧伤 一路沧桑 手擀面的味道 雷声托起夏花的脸颊 雨点汹涌出泥土的气息 此刻,最想念母亲的手擀面 羊肉 葱花 洋芋蹦跳出 灶火的激情 爱的味道滚烫出草
尹正龙 如果脚步能快过时光 我愿摇曳成金色麦浪 栉风的岁月种下自己 沐雨的日子缝补衣裳 期待拔节的声响婉转成天籁 期待花开的芬芳蒂落出希望 根深蒂固在高原 脸朝着蓝天 俯首向大地 葱茏的桑田和澎湃的沧海 汲我一滴泪 轮回了枯荣 如果生命不能负重 容我瘦成一匹骆驼 在一片死寂的沙漠中寻觅 在一片热浪的干渴里奋蹄 穿过霞光万丈也穿过霜雪满地 希望筑在了远方 跋涉 作茧自缚的生和无碑无坊的死 又一座沙丘被夷为平地 携一阵狂风再绝尘远去 如果未来不能如期而开 请把我斑驳成一墙青苔 在一弯如镰的瘦月下静默 在一季枯
◇马晓春 人在绿中走,车在画中行 美丽的康乐 宛如绿色的乐园 诗情画意的竹子沟 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 三河汇聚的三岔河 缠绕着美丽的康乐城 像一条银色的巨龙 腾飞在胭脂三川 县城新区花枝招展像美丽的新娘披着婚纱走来风味独特的手抓羊肉堪称一绝 棋罗密布的牛棚羊圈 似颗颗闪亮的星朵 悦耳动听的莲花山“花儿” 拦路对歌 美丽的康乐 又一幅清明上河图
唐汪杏花节有感 我喜欢雪花 梨花 樱花 甚至于棉花 对杏花 我半喜半恨 杜牧说“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 并没有见到牧童 只是杏花把我引入唐汪川 和许多游客一样 我也未能免俗 把一树树杏花 存入心中 让杏花映白内心的黑暗 仿佛自己也沾染了一点儿仙气 自己真的纯洁了 身旁许多人在摆拍 尖叫 有人低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看远处的女人 再看看身后的树枝 花朵霎时落满了大地 致家乡的河流 做为一个男子汉 我不和你争一块地 一个女人 我只要我的广通河 河畔的青苗是你的 绿柳是你的 饮水的羊群是你的
刘海燕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传唱的《妈妈的吻》第二段歌词的首句。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歌词和抒情缠绵的曲调结合得天衣无缝,经年轻歌手程琳的深情演绎,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从而成为一首被人们久久传唱的经典之作。歌曲以“小燕子回家门”形象地比喻游子归家之情态,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故乡之爱、恋母之情,使闻者无不怦然心动抑或泪流满面。 燕子,因其小巧灵活、身姿敏捷而被人所喜爱;同时,它是益鸟,人类的朋友。以捕捉蚊、蝇等昆虫为食。燕子的故乡在北方,而它又是典
甘肃:7号邮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读到王维的这首诗,不由地想念我的小镇。 遥望西北方向,我知道,此刻她一定是一如既往地安详,宁静。由着心底那场深深的喜欢,我啊,酝酿了一场踏雪归家的清欢。 总觉得时间在小镇里会变得很慢很慢,不像城市里的匆匆忙忙的节奏。在小镇里我们好像能与质朴的时光同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天中的清晨,晌午,晚间,每一步都能踩上时间的节点。 嘹亮的鸽哨是清晨的召唤者,伴随着它,新的一天开始。小镇里巷里淳朴的男女,洗漱忙碌起来,他们神态自然,路遇在巷口,互致问候
北京 四夕广隶 我是个无名的游子 或许,是身处异乡的缘故 我对城市已不再是那么的留恋 当别人踏春赏花 我却独自漫步在陌路之上 那时,我只记得 太阳落去的地方 就是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 没有大城市的繁华 也没有大城市的拥挤、喧杂 她,只是静静地躺在 古文明发源的圣地 她,一直静默着,静默着 可是她,有一个名字 一个湮没多年的名字—— 河州 畅游在河州大地 我依稀听到 潺潺的流水,诉说大禹治水的故事 伫立的彩陶,彼此点头示意 齐家文明的风,回旋在大地 陈列的古化石,低头窃窃私语 优美动听的花儿,时时回荡耳旁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