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 临夏文艺

滇池

滇池 ◇牛之道 百里滇池帆影动,千载西山春意深。 浩渺烟波随风起,半轮残阳落水中。 也有南雁早归行,轻落湖面两不惊。



秋刀鱼 (外一首)

秋刀鱼 (外一首) ◇马萍 秋刀鱼美丽的名字令人遐想 秋天。弯刀。鱼群 季节已然丰满 该是用弯刀收割稻米 或是月光的时候了 冰柜里的秋刀鱼 三条或四条紧紧拥在一起 睁着又圆又大的眼睛 似乎忘记它们已离开海洋 细长的脊背泛着青光 让人想起海面的月光 它们一定游历过许多地方 最后在某个海域集体登陆 秋刀鱼苦涩的身体 在白色瓷碟中与一枚柠檬相遇 酸酸涩涩的滋味 是不是它们体会的秋天 握手 通常是我站在一边 看他们握手 一边寒暄一边点头 他们用肢体语言告知对方 我手无寸铁也没有恶意 许多时候握住的是温暖之手 坚实



河州“花儿”唱词精选

河州“花儿”唱词精选 爱慕词 西宁城里的面店子,兰州城里的酒坊; 尕妹好比个银圈子,带不到阿哥的手上。 注: 这首花儿最先见于张亚雄著《花儿集》(重庆青年书店印行,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初版)第204页。面店子:面馆,也指馍铺。酒坊:制卖酒类的店铺。 青丝线绾下的打渔网,下不者清水的浪上; 半夜三更的巷道里浪,睡不者尕妹的炕上。 注: 这首花儿最先见于张亚雄著《花儿集》(重庆青年书店印行,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初版)第210页。 绾:编织。浪:徘徊,游荡。炕:西北农村燃草衣、牲口粪取暖的土炕。 山丹花开红刺梅花长,马



在河州, 常常感动……

在河州, 常常感动…… ◇ 阿 麦 在河州 感动于红色瓦房的焰火 感动于山梁上握手 叙寒问暖的人们扯裂衣袖 邀我进屋品茗的深情 在河州 常常想起一些旧友 或旧诗句 那些纯粹让人感动 从广通河开始 沿河州花儿上溯清冽的诗经歌谣 水草肥美 溪流伴随渔歌响起 浣纱女眸子含情—— 守望边塞归来的鹭鸟 手指托举蓝天白云…… 在河州 感动于锄禾日当午的兄弟 感动于白月光 感动于活在诗歌中的李杜……在山顶飘荡烧地瓜的香味 我的土豆走进了某首诗的中心位置 和你比邻 走进了里尔克 特朗斯托罗姆 叶芝和索尔仁尼琴…… 在河州



河州祁大篆

河州祁大篆 ◇王维胜 友人祁大篆,姓祁名小云,字清云,斋号留云堂,生于东乡县祁杨村,十五岁学习书法,至今学书三十载,擅长大篆。 大篆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各类书体的统称,是祖先们为我们创制的最早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和手段,其书法圆融浑劲、古茂雄秀、韵味悠长。回眸历史,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是无尽的遐思,我们已无法想象,精美绝伦、浩瀚缤纷的大篆文字在此起彼伏的岁月里,被如何塑造的那样完美与和谐,只能感叹丰富的文字符号在书法艺术的境界里达到了极致!黄河奔流,泥沙俱下,大篆艺术如金之耀



走进东郊公园 领略秋之韵味(美图)

金秋十月,气温骤降 此时的东郊秋意渐浓。 秋景宜人,美景如画,令人迷醉…… 天凉好个秋。十月的秋是个美丽的秋! 蔚蓝的天空中不带一丝杂云。 公园里色彩缤纷, 像是被打翻了的颜料浸染过一般。 微风掠过,地上的落叶簌簌作响。 不觉间,我停下脚步,张开双手, 仰起头,闭着眼,轻轻地呼吸着, 像一片落叶儿,融入秋的生命里……



诗书颂河州

诗书颂河州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临夏州书法展作品选登 书法 任志翔 马尊贤



鸡 ◇钟翔 早上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诗句时,停住了。想,那时的桑树或不高,或鸡体极为精瘦、灵动、野性十足,不然怎么会在桑树与桑树之间来回地飞跃,在高高的枝头上清脆地啼鸣呢。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鸡驯服得很,亲和得很,羽毛光滑油亮,随处就能找到食吃,身子肥大,连高些的崖坎、矮墙都飞不上去,何况是树巅呢? 鸡,使人不由得想起静怡、安详、淳朴的乡村生活来。 我家在康广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广阔的川原上,是一块块平整的肥沃的良田。逶迤的流川河水,日夜不停的潺潺流淌着,清澈剔透,倒映出



那天,我从积石山县城边走过

那天,我从积石山县城边走过 ◇马兴礼 那天,我从积石山县城边走过 一座座拦河坝围成的人工湖很美 我更想看河道里被挖走的那些大石头 一位高贵的灵魂曾与我对话 那些石头 是积石山上的魂 远处的那座大山还跟以前一样 山底下 黄草坪的黄花正在盛放 赏花的人群里 却看不见那个懂花的人 一位高贵的灵魂曾与我对话 那些花儿 是从天上散落到地上的星星 无数的石头堆积成了石海 据说那是鲁班驱赶的羊群变的 那个巨大的“头羊” 人们叫他鲁班石 静静地躺卧在那里 任游人们在上面踩踏 石面上的那个大窝窝 他们说那是鲁班坐卧的印痕



墨香临夏

晨牧 陈龙 一马当先 冯丕烈 绿水岸边是我家 王利卫 花鸟 车玉琳 新绿 李海茫 山 水 杨占福 山 水 谈晓娟 撒拉人家 王学忠 寻觅 牧俊 横枝照影 李学军 听雨图 谢临军 空山新雨 马海瑞 花鸟 罗 艳 山 水 杨 峡



河州向晚

河州向晚 ◇ 幸福 赶石吹麻滩 当白天暑热在午夜退散,朋友们走后,我醒在积石山脚下的无眠里。就像上一次来时,住在黄河边一家宾馆,头枕大河东去的浪声睡去。 我一句话也不想说,听着他们拉着家常,我似懂非懂,感到自己是唯一的外人,仿佛回到了童年。 记不清多少次经过吹麻滩,想留在这里住上一晚。旅人仓促的行程,休憩鞍马劳顿,只有新上市的核桃,土生土长的坚果,吸引了我的目光。岁月的长河没有多余的力气,能浮得起硕大的石头。 满滩的石头撒满草丛,在灼热的阳光下的石头,始终沉默不语,远远看上去活像一群羊,卧在草场上反刍,它



温暖的毛毡

温暖的毛毡 ▲钟翔 不知南方或其他地方咋样,我所生活的西北,人们家里的炕上,都要铺毛毡的。 西北跟南方相比,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很大,温度也不一样,冬天特别寒冷。就是到了早春或者初秋,天气变得冷冷的,人们家里的炕上,都要铺上厚厚的毛毡,炕洞里填进晒干的柴草,烧得暖暖和和的,才能舒适地过夜。绵软暖和的毛毡,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不可缺少。 毛毡大多是用羊毛做的。我们老家那里,家家户户基本上养羊,三五只、七八只的,数量不等。养羊的好处很多,产了羔能够赚钱,长大了可以食用,剪了毛能够擀毡,还会吃掉



河州的胎记(组诗)

河州的胎记(组诗) ◇ 陋岩 茶马互市 毛驴驴的脖铃声 还押着唐诗的平仄与悠扬 驴背上的茶叶 驮来了千里万里的江南 漠北的马群 在远远近近处张望 一杯茶的倒影里 来自马的乡愁 携带着漠北思乡的干渴 马的嘶鸣和远天的白云 在一枚茶叶的脉络中徘徊 长城一万里脊骨上的月亮 散发着故乡窗花的亲切 慈祥 我信马由缰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临夏人的自信与血汗 沉积着的是一部民族和谐史 千年的记忆 临夏花儿 黄河正在血管中流动 多情的哥哥 疼人的妹妹 羊皮筏上的爱情 逢土生根 遇水发芽 一首歌昼夜奔走 高音区和低音



八坊古巷行

八坊古巷行 ●钟祥 到临夏市新西路中段,看见东边门头上金色的“八坊十三巷”几个大字,就知道这里是回民古街区。 居于小城很多年了,看过周边不少的人文景点,领悟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可对城中的八坊十三巷,倒是很少光顾,没有深入了解。近年旅游业发展很快,八坊十三巷正赶上了趟,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很是热闹。 临夏古称河州,市内的回民被称为八坊人,这八坊也成了临夏的别称。早在唐朝时期,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等人士,来到八坊经商定居,先后建了八座教坊。人们依坊而居,围坊而商,和睦共处,就形成了回民聚居区,得名“八坊”



广通河

广通河 静卧的山、长长漫漫 小巷般蜿蜒而悠长的平川 白衣的萨尔塔少女飘过 倩倩身影聘婷如仙 春雨不再吝啬 铺开翠色的长卷 广通河、广通河, 你日夜不停息、奔流在河州荒原 坚信你的源头 定在西域天山 离天很近的地方 盛开着冰清的雪莲 一湾碧水潺潺 浇开两岸野花烂漫 天山的冰雪纯洁 长空永恒湛蓝 白衣的萨尔塔少女飘过 如一朵冰清的雪莲 ——河州子坤书于2012年5月25日



张定平国画作品欣赏

张定平,男,汉族,甘肃省和政县人。1980年毕业于甘肃省张掖师专,从事美术教育和文化工作近40年。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临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临夏画院院聘画师,和政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和政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副主席。 张定平几十年潜心研墨,临习传统,不务虚名,为人谦和。其作品参加过全国大赛、省级部分展览、州县各类展览,部分作品获得过一、二、三等奖项。 他的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展新意境,探索新方法,在追求新审美与笔墨情趣的同时,借鉴现代名家之法,形成了自己新颖生动的画风。其作品构图新异空灵,主题主次分



共331条记录上一页 12...11121314151617...2021 下一页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全媒矩阵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22   ICP备案号:陇ICP备12000652号  主办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地址:甘肃省临夏市红园路42号   邮编:731100   电话:(0930)5910277   传真:(0930)5910267
Copyright©2009-2021 中国临夏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