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书故里,禹王导河留遗迹;朱将军^①桑梓,春雨^②吟诗镇边楼^③人文多元,文明丰藏。河州学府,岁至期颐。往事悠悠,百年沧桑。木铎金声,薪火代传。溯源庠序,贤达鲁效祖,呼号联同仁,乡绅徐绍烈,回贤喇世俊,相聚教育馆,筹谋建泮宫;镇守使建准^④,鼎力百姓颂。癸亥逢新春,镇边楼前气象新。滥觞昭忠祠^⑤,校名导河称。中学教育开河州先河,兴学教书树时代范例。先贤创业,艰难曲折,筚路蓝缕,宵衣旰食。增设高中…
沁园春·贺临夏中学百年校庆◇徐也农春花秋实,岁月沧桑,百年一瞬。念乡贤士绅,创建临中,数代园丁,沥血呕心;几番洗礼,河湟扬名,万千桃李映日红。逢盛世,老校焕新容,添花绣锦!陇上夺魁殊荣,又驭风扬帆启新程。喜杏坛薪火,传承有人。敬业爱生,崇德笃行;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优良传统铸师魂。齐奋进,更上楼一层,辉煌长存!
敬贺母校百年华诞 ◇赵 兴百年老校历沧桑,肇启导河开混茫。楼筑镇边演武场,昭忠祠里读书郎。宿儒设帐传师表,学子登科作栋梁。文脉绵延恩泽广,声名远播李桃芳。曾经戎马干戈地,终变芝兰玉树乡。妙手丹心报家国,前程锦绣写华章。
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好!我是张灵娜。正值临夏中学百年校庆之际,很高兴以这种方式再次和你们“见面”。从8月23日开学至今,我已在清华生活两个月有余,有不少的感想与大家分享。8月22日,我离开临夏。人生中第一次乘坐飞机,是飞往距离临夏1600多公里的北京求学。看着外面的土地从土黄色逐渐变成绿色、从沟壑纵横变成广阔的平原,我第一次真切意识到:我走了,离开生活了19年的故土……即将去到一个和我故乡天差地别的…
是的我是一朵花一朵盛开在黄土高原的玫瑰花我从遥远的国度走来翩阡身影是我给临夏的温柔在雪花飞舞的初冬我在西北高原小城静静绽放一切就恍惚得如同梦境——我,盛开在无垠的时光里厚重的黄土是滋养我生命的母体娜欧米、香妃、洛神、蜜桃雪山是我的名字先进的科技只为让我更加艳丽当勤劳的双手轻轻拂过我便要踏上奇幻的程旅——在自动化的平台里穿梭在冷库静候在高空翱翔我看见过他们对我的宠溺小心翼翼,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着我我…
小 荷有人把承诺视作一份责任,有人把承诺视作一种素养,而我把承诺视作一叶轻舟,带我越过千里江河,那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承诺。微光散落在窗前,我心头一颤,思绪回到数年前,那是我第一次对自己许下承诺。回忆是炽热的汗滴,那时的我正低着头站在篮球训练馆。旁边是两两一组结对练球的伙伴,他们脸上的笑意和我的孤单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我对热爱唯一抗拒的时刻。教练让我们练习相互传球,需要两两组队,训练班里除了我是女…
临夏市红园路小学四年级1班 马昕 指导老师 郭晶琳暑假的一天,爸爸突然决定开车带我们一家人去兰州奥美德游泳馆玩,我们急匆匆地准备了一些东西,向兰州出发。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游泳馆。游泳馆一共有五层,第一层是洗浴区,第二层是汗蒸区,第三层是桑拿区,第四层是休息区和电影区,第五层是游泳区。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先去女士洗浴区,然后到休息区放下随身带的物品,去了第五层游泳区。游泳区分深水区和浅水区。我和姐姐…
面蛋儿和石枣◇文\李萍 图\赵宇咦,像柿子!这个东东是不是面蛋?瞅着路旁的红色野果果,好奇心总是一触而发。像梅花。感叹。也是,路边不见阳光的地方,白雪还皑皑着,就在雪围着的树梢上,红色的小野果,映入眼帘。手搭额头,仰望,那一簇簇的红色,真像盛开的梅,又像凸着花骨朵的杏花,不由心生喜欢。面蛋儿,能磨面的。康乐方言听起来舒服,那卷舌音,带点儿的尾音,软和,甚是好听。磨面?那要多少棵树上的多少颗果果啊。…
一道篱笆乡味稠◇张金刚老家院落很小,屋舍也已陈旧,可那道篱笆墙,却每年生机勃勃,攀爬缠绕着我绵长的乡愁。多年前,一场暴雨,祖上留下的那堵石砌院墙夜间轰然坍塌。父亲长叹一声,挨到天刚蒙蒙亮,便起身进山,背回一捆槐木枝条。去皮,截段儿,打理得分外仔细。几天下来,便整好了一堆。与父亲一起清理石块,翻松墙基,将透着槐木味道的枝条,交叉错落地插入泥土,一道花篱便取代石墙,拢了那方小院。父亲抽着旱烟,左右欣赏…
埙呼边塞风◇焦玉洁朋友拥有一埙,酒后清夜时,往往小心捧出,对着月色吹一段古曲。埙声低沉而浑厚,像是凄紧的寒风掠过陡峭山崖石洞时的呼啸。又像是远古旷野上,狩猎而归的壮士们,耕耘劳作的父老们,对生活,对生命苍茫的诉说和无语的咏叹。我不解埙曲,静听着苍凉的埙声,心绪就不由得飘出当下,沿着人类走来的崎岖道路,寻求埙曲里正在诉说,曾经鲜活的遗事……我们大通堡焦氏自明季繁衍生息在河湟二十四关下,故身边不乏戍边…
深秋的槐树关◇安得军二十四关卫两州,露骨积雪声名远。云蒸霞蔚层林染,碧水一泓富路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深秋,有一场层林尽染、露骨积雪、天高云淡、雄关漫道的风情盛宴等待赴约。在这个充满幸福、放飞心情的季节里,走出去,到古老河州的山山水水,到莲花山至大墩峡旅游大道,只要心情所至,风景就会别样。捕捉大自然的惊魂一瞥,槐树关靓丽的身姿映入眼帘,那是怎样的婀娜迷人,怎样的峻拔秀丽,怎样的撩人心魄啊!在…
远去的祁家渡口◇杨清云 杨永鹏黄河之水天上来,自青海一路穿积石,出炳灵,奔流不息,及至刘家峡大坝,在距水上约5公里处,曾经有一处重要的交通渡口——祁家渡口。祁家渡口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远离村镇,独处大河一隅,渡口南岸为东乡族自治县董岭乡祁家村,北岸为永靖县刘家峡镇,距闻名遐迩的炳灵寺石窟约49公里,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黄河之上的重要津渡,也是原国道213线跨越黄河的一个重要交通渡口,隶属原临夏公路…
乡情深深◇张金刚我来自乡下,定居小城。我有很多乡下朋友,他们让我感到快乐与幸运。郑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朋友。她邀了我数次,终于趁个好天气,与朋友一起前往她在乡下的小院。在乡下有个小院,多么幸福,多么诗意,郑老师与她的爱人杨老师,便坐拥这份幸福与诗意。郑老师,在村小学教书,还写文章;杨老师,在镇政府工作,写文作画,还给村里孩子上公益国学课。那天,郑老师头戴渔夫帽,身着花长裙,在路口迎接我们。穿过整洁的街…
箫咽江南梦◇焦玉洁孙儿啸苇去兰州上幼儿园后,老家里顿时显得空旷安静而让我很不适应。不时失眠,独自在客厅里徘徊。有天夜半,秋月朗照着山川,万籁俱寂,我走到阳台上,猛地听到从河对岸传来断断续续,久违的箫声。我也有一管玉屏洞箫,是十八岁那年托人从江南买来的。因为珍惜,专门为其缝制了箫囊。兹后五十年,为生计奔波,数次迁徙,许多物件失散了,留在身边仅有的几件东西中,就有那管玉屏洞箫。而它经历过半个世纪的把持…
无忧时光◇朱志恒兴许是岁数不断增长的缘故,留在记忆深处的很多事,都与年少时的经历有关。记得那年大姥姥去世后,我被父母领着赶回淮南农村老家奔丧。坟在一片山芋地里,出殡下葬时,周围一片哭声。只有四五岁的我,却在地垄里扒起了山芋,用还没换齐的豁牙啃上了。很多年后,老家来人还老拿这事说笑呢。二十世纪70年代末,家住小城郊外。那时所有人家几乎都一样,日子不富裕,文化生活单调。看几部来回放的露天电影,成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