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行进在临夏大地,随处可见一幅幅物阜民丰、快速发展的和谐图景:一条条高速公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座座致富厂房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入住新房、保障增加、产业有了、收入高了,脱贫户踏上致富路,乡村振兴阔步向前行。达板镇生态搬迁点“习主席来到锁南坝,冒雪花访贫着走进了山洼,嘘寒问暖到农家,知心话送来了党中央的牵挂,美丽的蓝图党规划,锁南坝美丽地建哈……”这首“花儿”…
历史上的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安临一级公路历史上的临夏,茶马互市,商贾云集,南来北往,东进西出,是沟通中原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曰:“东有温州,西有河州。”临夏双城至达里加(甘青界)一级公路历史上的临夏,名列“陇上八州”之首。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纵横、互补有无,素有“河湟雄镇”之称。…
一百年来,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中国共产党人为真理、为解放、为独立、为复兴,艰难求索、赴汤蹈火、舍生取义、不惧牺牲,留下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凝聚起亿万人民为民族解放和中华崛起的磅礴力量,让红色精神赓续百年。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临夏,亦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河州儿女跟随党的旗帜,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革命、建设的各个阶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胡廷珍烈士纪念馆革命先驱胡廷珍是甘肃最早…
手抓羊肉、河州包子、河沿面片、发子面肠、黄河鲤鱼……这些外观亮眼、风味上乘的临夏特色美食用实力“征服”了人们的舌尖,成为人们餐桌上备受喜爱的美味,也成为勾起临夏人无限乡愁的“河州味道”。手抓羊肉早在唐宋时期,居住在河州境内的各族群众在菜肴配置、烹调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做法,制作出了一系列品质精良、令人垂涎的美食产品。千百年来,临夏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探索研发,对美食技艺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临夏美…
“高峡平湖兰舟渡,两岸群峰倒影连。蓝色清澈似明镜,绿水涟漪波光艳。”黄河三峡“雄伟壮观的刘家峡大坝啊,以壁立千仞之刚截住高峡云雨,馈一方宝镜在黄土地手掌心安放”……一首首华丽的诗章,道不尽刘家峡水库的雄浑壮阔和奇丽俊秀。向阳码头以东,十里河岸白沙展露,绿柳婆娑,景观奇妙,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好。在峡谷和川地相接的缝隙里,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沟壑,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然后穿过谷地向西流去。这里便…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1月3日,洮河文化交流中心、甘肃省东乡文化研究会、洮河文化公园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东乡县举行。这是我州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抢抓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和“十大之年”机遇,深度挖掘“十有临夏”和洮河文化资源,积极融入省上“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的有力举措。牡丹长廊临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其文化的多…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黄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恐龙足印、古动物化石等反映地球演化进程的地质遗迹分布密集。彩陶王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临夏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第一镜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临夏地区先后开展了多次考古发掘工作,…
距今7亿年至2.3亿年的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的海洋生物化石,是研究全球板块运动、青藏高原隆升、古自然环境,勘探石油和矿产,乃至探索生命进化的一把金钥匙;图片从3个月到40多岁的铲齿象头骨化石距今2亿年至6500多万年的侏罗纪、白垩纪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数量繁多、分布密集、清晰度高,其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已被世界纪录协会列入世界最大恐龙足印群候…
临夏位于北纬36度,东经103度左右,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也是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区与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交汇处,临夏盆地北、西、南三面具有清晰的构造边界,盆地内充填了厚度巨大的晚新生代沉积物,形成的地层序列跨度之长、记录之完整、年代之清晰,世所罕见,被学术界誉为“最漂亮的陆地磁性剖面”“全球盆地研究亮点”,是揭开地球变迁、板块运动、青藏高原隆升、黄土高原和黄河形成神秘面纱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