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探访恐龙足印化石群 小学生在1号保护棚参观“兰州龙”复原骨架。本报记者 党慧 霸王龙仿真模型。本报记者 党慧 1号棚内化石点上有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和翼龙足迹。本报记者 党慧 本报记者 田丽媛 本报通讯员 罗玉珍 陈万吉 1亿7千万年前,黄河还没有形成,永靖一带还是一个古湖泊的沙滩。那时的湖泊正处于枯水期,沙滩露在地表上,还是半潮湿的。庞大的恐龙家族爬出湖泊,经过沙滩向岸上走去,沿山坡行走,后面凶猛的靠后肢行走的虚骨龙追随而至。松软的沙滩上就留下了它们的足印。此后沙滩
临夏州1956年11月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辖1市7县、124个乡镇、6个街道办、1150个行政村。(王生元摄飞手信江)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自秦汉以来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称河州,1956年11月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目前总人口218.3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国际范十足。 临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名的商埠,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如今“一带
枹罕古城,亦称枹罕废址,约在今甘肃省临夏县新集乡后古城遗址。隋以后治城可考者有三:元古城,在今临夏市城北紧靠北源山根,宋古城,在今临夏县新集乡内;唐古城,在今临夏市折桥乡后古城村,均有遗址可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枹罕县,属陇西郡。前凉张骏置河州,是中国以黄河命名的唯一的一个州,古人认为:河州是天尽头,积石关是黄河源头。公元367年前秦苻坚以立忠将军彭越为平西将军、凉州刺史,镇枹罕。中华民国初设导河县,以大禹“导河积石”的传说而得名,但在临夏的方言中,导河与导火读音相近,遂更名为临夏县,以濒临大夏河得名
马小梅 青砖黛瓦勾勒的古朴街巷,砖雕木刻保留的民居记忆,时隔五年再回到这里,扑面而来的是即崭新又古朴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回忆和现实的冲撞,让我对这片土地既陌生又熟悉。 十一月初的天空,无尽头的碧蓝。我抬眼望着巷口门牌上金光灿灿的“八坊十三巷大旮巷”,带着心底遥远的回忆踩着青砖的小道走进巷子里。进巷口不到十米处,右手边有几间房子,微微前倾的房檐上垂着两只朱红色的灯笼,黄色油漆的木门镶在青黛色的砖瓦墙上,明晃晃的玻璃嵌在精雕细刻的窗户里,不奢华不简陋,是一种让人看着舒服的美。 五年前,这排看着让人很舒服的房屋可
1954年,在首都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增添了一件稀世珍品,这就是发掘自甘肃省临夏州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艺术精品、被郭沫若命名为“彩陶王”的彩陶罐。这件距今有5000年之遥的陶罐,以其精美绝伦的器形、绚丽夺目的色彩和富丽堂皇的图案,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目睹这件国宝,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远古洪荒年代就具有如此之高的审美眼光和制作工艺而惊叹不已。 彩陶在没有被考古界发掘和命名前,临夏人叫罐罐,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器皿,人们用它盛东西。1923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广河县南山乡半山村发掘出土
许丽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对于刺绣,比较熟知的是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名绣。 其实在临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一种古老的、传统的、更特别的刺绣——临夏河州民间刺绣。 临夏河州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外的又一民间刺绣工艺,它主要是由临夏女性创造,以其色彩艳丽,花纹和文字极具象征性为特点。同时,图案吸收了中亚风格,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在临夏河州回族聚居区,特别是山区,回族姑娘们常常以刺绣比聪明,争巧手,看本事,视刺绣为一种吉祥的艺术情趣。 劳动妇女是民间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其中临夏回族的民间刺绣
八坊十三巷里精美的雕塑。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裴强摄 位于临夏市的“八坊十三巷”,这是一个越来越被世人熟知并心生向往的特色民居群落。 有人去了心醉,于是酝酿着再一次更加倾心的相遇。 有人则在尝试着从远方回来,舍弃既有的繁华和梦想,重新落地生根。 马娜、马军在玩耍。 1 古味儿 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的斜角张得越来越大。 7岁的小女孩马娜带着5岁的小弟弟马军在巷子里撒着欢儿。姐弟俩出了家门,一抬脚、跑两步,就到了细巷的入口。在玩“滚铁环”、“跳房子”的儿童铜像旁模仿着玩了一会儿,姐姐累了,一屁股坐在铁条凳上
临夏王氏铜匠世家系出河州王氏家族,居住於以他们世代制作加工铜器而得名的“古枹罕铜匠庄村”,今枹罕镇铜匠庄村一百五十余户皆铜匠后裔。临夏王氏铜匠世家族内流传明代远祖原籍居南京大柳树下珠子巷王家村(“珠子巷”应为音译,有关的史料和河湟民间家谱中有苎丝巷、珠玑巷、主司巷、珠市巷、朱子巷、竹子巷、诸市巷等)。据有关宗谱载,铜匠世家王氏始祖於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年)受朝廷移民实边政策而西迁,到了四川成都府安县(今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居住,后来有部份分支迁到松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清康熙五年(166
为了占市场、争顾客,回民的店铺形成了许多商业习俗。首先以质量取胜,以清洁卫生和薄利多销吸引顾客,以热情好客博得顾客的欢喜。如回民的饮食业店铺,勤打扫店内卫生,给人以清洁卫生的感觉,且态度热情,价格合理。为了保持信誉和宣传本店铺,回民的店铺都具有回族和伊斯兰特点的店名招幌。如历史上回民开设的金店、古玩店有“天宝斋”“宜生斋”“迪华斋”“荣宝斋”“峻古斋”“半占斋”“古善记”等字号;经营香料、医药的有“金绣川”“生生堂”“大明”等字号;经营绸缎的有“恒源帽号”“乾大帽号”“义顺祥号”等字号;经营饮食业的,在字
金花状元 经过历时20多年选育,8个临夏牡丹良种于2013年12月,经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林木良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并作为良种予以公布,取得了省级林木良种示范推广资格。它们分别是:金花状元、佛头青、大藕、玉壶冰心、观音面、绿蝴蝶、紫朱砂、太士黄。 【金花状元】中型花,常绣球形、偶有彩瓣台阁形,常端头形、偶有偏头形,紫斑黑红色。花色多大红色、稀有桃红色,初开时雄蕊明显(即金花多)、后逐渐瓣化(金花消失),雄蕊、雌蕊均瓣化。此花在阳光照射下,正是在临夏“花儿”里唱的红牡丹“红者破哩”之花。茎、叶黄绿
马俊华 易华先生说:“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甘肃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而且参与谱写了华夏文明辉煌灿烂的篇章,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的黄河、大夏河、洮河、广通河之滨,积石山、太子山之下。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远古时期就有古动物活动,一万五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也是时间延续最长的一个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过着近似近亲血缘关系
临夏州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1月,属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文化遗产 “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兰州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文科实践教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新馆位于甘肃省临夏市东区,占地面积1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2平方米。 临夏州博物馆承担全州文物调查、抢救清理、征集保管、宣传展示等工作。馆内设有考古研究部、保管修复部、社会教育部、陈列设计部、安全保卫部和办公室,现有职工58名,正式职工
河州小唱,又称临夏小唱,是临夏独有的民间戏曲。由民间艺人表演,用道白、唱腔抒情叙事,用弦乐、打击乐等乐器伴奏,是舞台上进行唱念做打的一种综合时空艺术。它包含了民间音乐、美术、民俗、宗教等丰富的内容。在旧时分向市井,在大多数民众处于文盲的社会里担当着传播中华历史文化、教化众人的重要角色,它曾给当时的民众,无论乡间和城市的人民带来过无穷的精神享受。 对于河州小唱的渊源,老艺人一般都认为是从陕西传入临夏的,由于大多曲牌是眉户调,很多曲牌名也和陕西眉户相同,所以又称河月眉户。经过世代艺人长期的艺人实践,又广泛地吸
红园是河州地区著名的人文景观,是各族人民友好相处,憩息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迎接八方来客的重要地方。有着“陇原一绝”“塞上明珠”的美誉。 红园位于临夏市红园路,是河州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公园。它始建于1958年,1986年扩建,占地面积462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水上面积5200平方米。 整个红园分前、中、后三个庭院。前院为花园,中院以建筑和人工湖组成,是文化交流场所。后院有动物园,是品尝风味小吃及儿童游乐的场所。牌坊门、清晖轩、石拱桥、如意湖、团结堂、盆景院、怡乐厅等为主体建筑。园内花木扶疏
“鲁班石”是石海景区中最大的一块石头,此石呈长条形,长8.30米,宽5.40米,高3.1米,上有一圆坑,相传鲁班大师坐迹,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炳灵寺已扬名天下且商贾云集,香火鼎盛,但由于道路崎岖艰难,又要用皮筏摆渡过河,黄河水急浪高,筏翻人亡时有发生。鲁班见此情景,决心在黄河上架一座桥,他沿积石山麓寻找到了很多筑桥基的上等石料。这些石料如何能够运到炳灵寺旁的黄河岸边呢?他冥思苦想多日,一天深夜,神灵托梦给他——何不赶着羊走山川呢?此法让鲁班惊喜若狂。凌晨,他运用法力点石为羊,缓缓地行进着
临夏明城墙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民主社区的临夏中学与榆巴巴拱北之间。现占地1170平方米。呈东西走向,残长90米,底宽13米,顶宽5米,高19米,系夯土版筑而成,夯土层厚15-20厘米不等,是明代河州城北城墙中段残存部分。据清代本《河州志》载:今城址为明城,为明洪武一年(1377)截元城之半,向南展一里,原南城门作钟鼓楼修筑而成,弘治十三年(1500)重修,城周长九里三分,南北长二里半,东西长二里又百步,四门城楼相对,城高五丈、厚三丈、有垛口1820格,池深二丈、宽三丈。又据《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