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姝 赵淑娴 赵好飞 最近,临夏县先锋乡卢马村瑶鸡养殖大户马兆佩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向他预定瑶鸡的。 走进马兆佩的瑶鸡养殖场,身披黑色或金黄色羽毛的瑶鸡有的悠闲地来回踱步,有的飞上树枝晒太阳,有的在林间“嬉戏打闹”,好不热闹…… “其实对咱们这个地方的人来说,瑶鸡还是个新品种。”马兆佩向每一位来参观的客人介绍着他的瑶鸡。 现在,市面上很多鸡都是饲料喂出来的,口感差,肉质太肥,不受消费者欢迎。马兆佩自决定要搞养殖,就不因循守旧,另辟蹊径,引进了广西南丹的瑶鸡。 据马兆佩介绍,当时他去南方考察学习时发现
临夏,奏响大建设大发展的最强音 记者 马龙 刘刚林 这是一幅幅由大项目描绘的添彩画卷—— 2019年7月1日,一个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东乡永续发展的临夏州沿洮河经济带东乡段建设工程在达板镇崔家村开工;2020年8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西部战区空军正式签订概算总投资16.3亿元的新建临夏机场军地协议,标志着项目进入审批立项阶段。 这是一个个以新建项目铸就的生动实践—— 总投资70.22亿元的永靖县黄河刘家峡库区北岸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项目、估算总投资68.78亿元的安家咀至临夏一级公路、总投资55亿元的
永靖县:食用菌种植将成新产业 记者 赵怀斌 景溪 近几年,永靖县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看得准、抓得实,效果明显。尤其是开足马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此,记者对该县食用菌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进行了采访。 高效温棚内栽植的黑木耳菌棒。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方向 永靖县的高效农业发展一直处在全州前列,在北京、天津及东南沿海市场,“刘家峡牌百合”与驰名中外的“兰州百合”已成为姊妹品牌外,高原夏菜和西红柿、辣椒、草莓等农产品也久负盛名。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2016年6月,永靖县委、县政府组建了甘肃
硬化路通到家门口 折红公路施工现场(资料图) 农村公路建设 桥梁施工 杨云云 摄 建设中的锁河公路 杨云云 摄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山路,来到山大沟深的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亲切看望东乡群众,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千百年来,东乡人民的生活苦就苦在路上,“行路难”是东乡群众生活的第一难。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东乡人民的心愿,给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东乡人民无穷的力量。州委州政府、东乡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把一条条脱贫
临夏,向幸福进发 记者 马龙 刘刚林 这是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省、州、县2896名帮扶干部签下军令状,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面打响了一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脱贫大会战。 这是非同凡响的减贫成果——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56.32万人减少到3.2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2.5%下降到1.78%,58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临夏市、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积石山县6个县脱贫摘帽。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2020年,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工作力
“匠人村”里的红色传承 记者 郭慧霞 黎元军 日前,记者来到康乐县莲麓镇旺子沟村采访。村口处竖立的一座书有“中国工农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途经之地”字样的纪念碑,显现出旺子沟村的红色历史。 1936年8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途经此地,在这里休息了半天时间。当时,时年36岁的村民赵玉英与儿子、侄子三人做了杂面馍馍和一大锅野菜面碎饭招待了歇脚的红军,红军离开时,将一个空着的红铜箱子和三枚银元留给了赵玉英作补偿。后来,赵玉英将银元捐了出去。 70岁的苟进昌老人是赵玉英的后代,他从小就喜欢听家里老一辈
郑家坪村:不“富”脑袋难富口袋 记者 马瑞鹏 “纯天然、纯绿色的山货套上漂亮的礼盒,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2.5元一枚的鸡蛋、120元一只的“七彩野山鸡”、150元一盒的真空鸡肉……说起自家营销的土特产品,和政县达浪乡郑家坪村环山特禽养殖场老板——“山鸡哥”马尔力滔滔不绝。 2020年,马尔力参加了县上举办的青年电商创业就业辅导综合培训班,让他获益匪浅:“培训中我收获很多,尤其是运营方面的课程,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以前就是打广告、晒视频,但没什么实际效益。”通过培训老师的指导,马尔力不仅开了淘宝店铺,还运营
鸡苗变“金苗” 致富有保障 通讯员 马磊 “第一年,陈姐给了我50只大黄鸡,因为平时很操心,养得比较好,所以今年又免费给了我200只芦花鸡,她还请专家教我养鸡,现在鸡苗长大了,她又以一只鸡80元回收,让我没有压力就挣到了钱。”和政县陈家集镇上王家村的杨尕莲说起“陈姐”,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口中的这个陈姐,正是华丰农庄的负责人——陈梅珍。 华丰农庄是和政县的龙头企业,陈梅珍在做大做强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连续三年筹资给上王家村的农户免费发放鸡苗,今年,为86户贫困群众发放鸡苗4300多只,还为陈家
“城北新村蜜桃”熟啦!一起“桃”醉其中吧~ 记者 赵怀斌 景溪 8月15日,记者来到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近千亩郁郁葱葱的桃林,7万株桃树结出了红艳艳的大蜜桃,引来一批又一批客人品尝、采摘,在这里风味绝佳的“蜜桃盛宴”等着每一位好吃会吃的客人。 通往城北新村的路上车水马龙,桃园里处处是摘桃人的身影。在地头,记者见到65岁的退休干部魏成德一家三代人,老伴孔秀花、女儿魏玲玲、女婿张成辉和外孙张东东。交谈中,魏成德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住在兰州,前天吃到亲戚送来的“城北新村蜜桃”后,家人都想来这里再次大饱口福。
河西乡:特色林果成助农增收的“金果果” 记者 张志强 通讯员 王生红 马永志 初秋时节,走进临夏县河西乡何家村,道路两旁的果园里河西甜李、巴梨等特色水果挂满枝头,一颗颗金灿灿的果实格外吸睛。 临夏县河西乡以产业扶贫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动员群众大力推行特色林果种植,种植各类果树面积达到3800多亩。特色林果的种植,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经济效益,真正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因为今年雨量充沛,使得今年的产量比往年高好几倍。眼下,河西甜李、巴梨已到了采摘期,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群众脸上露出了
城北新村的蜜桃熟了 记者 赵怀斌 景溪 8月15日,记者来到永靖县城北新村,近千亩郁郁葱葱桃林里,7万株小桃树结出了红艳艳的大蜜桃,引来一批又一批客人观赏、品尝、采摘,在这里风味绝佳的“蜜桃盛宴”等着每一位好吃会吃的客人。 通往这里的路上车水马龙,桃园里处处是摘桃人的身影。在地头,记者见到65岁的退休干部魏成德一家三代人来采摘蜜桃,老伴孔秀花、女儿魏玲玲、女婿张成辉和外孙张东东,各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交谈中,得知魏成德一家人住在兰州,前几天吃到亲戚送来的城北新村蜜桃后,家人都想来这里再次大饱口福。 魏
红葱种出火红好日子 记者 赵淑娴 赵好飞 时下,正是高原夏菜丰收的季节。 临夏县北塬乡崔家村把高原夏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产业来抓,利用地理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引领、农户参与,实现了高原夏菜成功转型,培育了又一项富民产业。 8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北塬乡崔家村的临夏县胜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红葱种植基地,看到运输车辆停在地边,该公司经过地头采收、农残检测、分级包装等程序,将种植的红葱,订单式销往广州、深圳等地。 北塬乡副镇长周德瑞介绍:“从去年开始,崔家村陆续流转了
转活土地 转富农民 记者 赵好飞 刘红红 地还是那块地,却纷纷种上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农民还是那些农民,但脑子更灵活了,他们的房子变新、环境变好、生活更富裕了…… 近年来,临夏县北塬镇上石村把零散、闲置的721亩土地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用于种植粮改饲玉米、啤特果树等。通过土地流转,上石村转活了土地,转富了农民。 “过去,忙活一年,每亩地满打满算也就收入八九百块。自从家里的近4亩地流转给合作社以后,每年每亩地不仅能拿到91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70块钱呢!”76岁的村民李全保高兴地
朱良东的幸福生活 通讯员 郭红 时下,走进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漂亮整齐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宽阔平坦,绿化苗木生长得郁郁葱葱。 “国家的政策好啊,做梦都没想过,我们家能搬到这么好的地方……”说起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好处,村民朱良东感慨颇多。 搬迁之前,朱良东一家四口居住在山大沟深的王台镇永乐村,夫妻俩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家的玉米地和洋芋地。雨水好的年份,他的几亩田收成还好些,遇上干旱少雨年,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的庄稼都不够投入的人工费和肥料钱。后来,夫妻二人去外地打工,收入虽然增加了,但无法顾家
松树村: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记者 赵好飞 赵淑娴 八月的北塬生机盎然,清风徐徐吹过玉米地,像是翻涌的波浪。走进临夏县北塬镇松树村,一座座美丽的院落、一条条宽敞干净的道路、五颜六色的花朵绘就了一幅优美、清新、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 出门不见泥巴路、村里再也不停水、晚上村子亮堂堂,这是松树村群众的三大喜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该村从去年开始陆续安装路灯750多盏,硬化巷道和通户路11公里,新建文化广场1个,改造自来水管道解决因其老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金银花开幸福来 记者 刘红红 赵好飞 史有东 金秋是收获季,再过几天,东乡县柳树乡这一茬的金银花采摘就要结束了。在该乡马百户村村委会金银花收购点,村民提着手提袋排起了长队,仲家山村的马古白跟着队伍慢慢向前移动,望着收购人员称重、登记、发钱,他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图为群众采摘金银花。记者 史有东 摄 “早上,等地里露水干了,我们就去摘。一斤能卖12元,花多的时候,一个人一天摘7斤不成问题。”马古白高兴地说,他在荒山上种了20多亩金银花,花儿陆续开放,从6月底开始收购以来,他家的金银花已经卖了9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