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子村:路通水通人心暖 记者 陈礼娟 秋风渐寒,秋叶渐黄。但在永靖县关山乡石台子村木瓜湾社通组路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铁锹挥舞,机声隆隆,打破了该社昔日的寂寥。 总长3.5公里的道路,已完成路面工程,将要建设护栏等辅助设施。想起之前坑坑洼洼的老路,社长王帮德感慨地说:“2010年,我卖完百合开着兰驼车回家,很不幸在这条老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左手患上筋萎缩。从那以后,一直不能用左手干活。” 据介绍,多年来,木瓜湾社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只有一条长约2公里、宽1.5米,且崎岖不平的土路,“每逢下雨
大山深处的美丽蝶变 ——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掠影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深秋时节,站在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远望,依山而建的小康屋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松柏苍翠挺拔,平展宽阔的二级公路如巨龙般蜿蜒伸展……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东乡族自治县最穷苦的村庄之一。 布楞沟,东乡语意为“悬崖边”。过去,布楞沟村有六大难——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增收更难。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布楞沟村走“亲戚”,并作出“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
赵家村:扶贫车间稳就业 记者 马霞 10月22日,记者在广河县城关镇赵家村的扶贫车间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员工们身穿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口罩,正忙着制作馓子、酥馓、油馃馃等特色食品,车间里弥漫着浓浓的油香味。 “配料、和面、揉面、煎炸……操作流程越来越熟练,我已经掌握了特色面点的制作技巧,做出的面点口感也好。来这里上班,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在扶贫车间上班的赵家村村民马苏木说。 2019年7月,赵家村引进广河县龙盛源商贸有限公司,在广河县水岸花苑城关镇大杨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起了扶贫车间,
最美是金秋 ——省、州政协委员视察全州重点项目建设侧记 记者 赵怀斌 通讯员 李斌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我州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之季。 10月22日一大早,近百名在临省、州政协委员在州政协大院集合,准备视察全州重点项目——南阳渠提质增效及水系连通工程、临大高速公路建设及积石山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8点30分,3辆大巴车准时出发。清晨灿烂的阳光照进车窗内,委员们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大家来到了视察的第一站——南阳渠提质增效及水系连通工程虎狼沟渡槽施工现场,高高的山梁上,经过升级改造的
马瑞莲有了私房钱 记者 张姝 中午下班,马瑞莲从扶贫车间步行200多米回到自家的廉租房,吃过午饭,收拾一下屋子,稍微休息一会,便又去上班了。这是马瑞莲每天的日常生活。 从农民到工人,身份角色上的转变是马瑞莲在扶贫车间上班一年来最大的收获。 位于东乡县河滩镇尕常村的厦琳鞋业东乡扶贫车间,由厦临公司提供资金、古琳达姬(厦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订单和技术保障,主要进行鞋帮的来料加工。 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拥有针车设备203台,现有工人1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4人,女性员工占到95%以上,马瑞莲就是
吓窑村:明年夏天来看花 记者 赵好飞 “我们的房前屋后都种了花,一到夏天,整个村子便成了‘花海’。” 记者走进康乐县五户乡吓窑村,在秋风侵袭下,房前屋后的树上虽然还挂着绿叶,但看起来已没那么精神,花园里倒还有些顽强的花,火红的颜色给深秋的村子增添了一丝暖意。 今年,吓窑村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织全村群众集中清理房前屋后柴草、杂物、瓦砾等卫生死角230余处,还在村委会周边和村社道路沿线平整并腾出绿化用地30亩,用来种花种树。 村民陆辅家门口以前有个堆杂物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如今,在村委会的
钱家村有钱了 ——临夏县北塬镇钱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业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走进临夏县北塬镇钱家村,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亭台错落,村内白墙青瓦,村民喜笑颜开,农家乐里的特色美食引来大批外地游客。 临夏县北塬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被称为“万顷塬”,是临夏州农业发展较快的区域,更是当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 2013年,临夏县在北塬地区谋划实施了“观光路”项目。经过几年发展,“观光路”已成为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的“致富路”,沿途的农家餐
在最困难的地方践行担当 ——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尹建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开栏语: 脱贫攻坚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在这场与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较量中,临夏儿女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毅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书写了一曲曲勠力同心、决战贫困的英雄壮歌,树立了一座座令人敬佩、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涌现出了一大批可学可鉴、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 为进一步总结我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共和国档案提供临夏经验、留下临夏印记、作出临夏贡献,
姬川村:“致富果”带来好“钱景” 记者 马玉兴 深秋时节,苹果丰收正当时。走进永靖县岘塬镇姬川村的果园,只见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运输、打包、装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姬川村距县城以西6公里,位于岘塬镇以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全村以苹果、花椒及其他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劳务为主导产业,休闲生态旅游正在兴起。全村耕地面积2772亩,共有448户,400多户种植苹果。 “我们村家家户户几乎种果树,苹果是咱的‘致富果’。”说起今年苹果的种植情况,村民姬来五高兴
木厂村:秀出高颜值 记者 闫改琴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永靖县陈井镇木厂村,只见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两旁的花园里金菊开得正艳。 一大早,木厂村8社的孙发禄就拿起笤帚清扫院子,“别看天气冷,我心里可是暖洋洋的。我是精准扶贫户,政府给我补助3万元修了新房子,新房子漂亮美观,我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住着很舒坦。” 近年来,木厂村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村级阵地建设、村社巷道硬化、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自来水入户、合作社冷库、加工车间
绿色牧业展新姿 ——东乡县畜牧业发展侧记 记者 王伟如 错落有致的畜舍,膘肥体壮的牛羊,满脸喜悦的农民……这是东乡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带来的新景象。 走进东乡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的圈舍里肉羊膘肥体壮。“我们公司于2018年7月成立,目前有标准化圈舍24栋。主要通过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方式,使肉羊和多胎羊结合,进而改善本地羊的品质。”该公司负责人马庆介绍。 以羊产业为主的畜牧业是东乡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精准扶贫的富民产业之一。该县以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为基础、优质牧草推广种植
临夏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着这片土地,2013年,总书记来到临夏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斗志。汪洋主席5次来到临夏,指导临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七年多来,临夏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就业扶贫”主战场,打通“就业扶贫”大通道,千方百计稳就业、全力以赴保增收,让贫困劳动力在“铁杆庄稼”中,种出
美丽乡村杨家川 记者 胡发伟 普普通通的乡村,正蝶变为“美丽宜业的家园、生态宜游的田园”,东乡县坪庄乡罗家村就是正在巨变的典型村。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老百姓过上舒心的生活,罗家村杨家川安置点立足区域定位和村庄特色,以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为抓手,精心打造美丽乡村,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日前,记者走进杨家川安置点,在村文化广场上看到,一群孩子正你追我赶地打篮球,另一群孩子在旁边的健身器材上玩耍。在安置点后面的圈舍里,几位村民正在为自家的牛羊添饲草料。他们的言谈中,体现出易地搬迁所带来的好处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村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滕汉霞 日前,在积石山县小关乡尕阴洼村南部水源改造提升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起降不停,推土机、运输车……各种大型机械齐上阵,施工现场紧张而有序。“为了抢工期赶进度,施工队风雨无阻。”县水务局副局长李效平说。 据悉,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提升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积石山县积极争取南部水源改造提升工程项目,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小关、银川、铺川等南部6个乡镇、36个行政村、6.49万人原有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现有净水厂净水能力无法满足要求,且局部地区还存在生活用水为苦
樊家沟村:产业兴生活美 记者 闫改琴 “父母今年都60多岁了,两位老人都有高血压,他们独自在家实在不放心,这些年我打工也存了些钱,准备投资10万元搞养殖。明年村上要种植金银花,我也想着种几亩,这样就能照顾两位老人。”正忙着修建养殖大棚的积石山县柳沟乡樊家沟村村民李文山笑着说。李文山这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直到今年6月才回到家乡,准备搞养殖。 李文山是建档立卡户,为使他家如期脱贫,村委会结合他的发展意愿,帮助他理清发展思路,并组织他和村里的致富典型人物交流沟通,学习相关技术和经验,增强致富信心。“村上一直帮助
庭院“小美”促乡村“大美” 记者 胡发伟 自“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东乡县坚持把美丽庭院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主动作为,一批居室美、庭院美、厨厕美、家风美,庭院整洁、物品有序的“美丽庭院”脱颖而出,成为乡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东塬乡满三村白川社,走进村民马阿英社家时,清新的桂花香迎着秋风扑面而来,庭院内的树上挂满了果实,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开得正艳……她们一家人用心呵护着一草一花、一树一木,整个院落显得格外有生机。 好的庭院需要主人用心打理,走进屋内,中西结合的装修风格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