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艺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说“春雨贵如油”。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
◇罗豆宝我家乡——太极川,在西北高原一个“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早在汉代,这里曾经设立过一个叫“允吾”的县。那个时候,这里是古羌人居住的地方,因这个川的地理特点是黄河左边平坦宽阔,右边狭窄,“允吾”在羌语的汉译意是“左边的川”,那时人们把家乡叫“左川”。因天下黄河向东流,唯独家乡的这段向西流,因此人们叫她“西流川”。又因她恰似一轮弯月,又叫“月…
◇石上柳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意味着自此以后,冰雪消融,草木青青,万物欣欣向荣,天地一派清洁明净。当然这并非绝对,清明前后天气风云突变、雨雪交加的情景也是有的。但总体而言,这个时令,天地广阔,河山明丽。花草似是嗅着了春的气息,纷纷蓄势待发,抽枝吐芽。该绿的绿,该红的红,该灿烂的即将灿烂,该热烈的正准备热烈。桃花开了,杏花也开了,它们彼此争春,谁也不愿服输。蛰居了一冬的小虫似乎是闻到了花草的香气,纷纷告…
◇邹冰游人遇雨,巾履沾湿,行倦而兴败,神魂散乱,思入酒家暂息而未能,故见牧童而有了杜牧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著名诗句。那年清明节,回终南山下的樊川,却是如此雷同的一帘春雨哗哗而下。路是笔直的水泥大道,满目桃花绽放,竹林婆娑,潏河潺潺,南望终南山深藏雨幕之中。杜牧的樊川别业真会选地方。东南起自江村,西北至于塔坡,是树木葱茏、生机勃勃的一块盆地。南望终南灵秀,北倚少陵大原,神禾原逶迤…
◇吴春梅班车停在了大山顶端,停在了教科文组织曾被定论为“人类不适合生存”的临夏州东乡地域。董岭乡——枯焦天下的东乡县之巅,站在这里,浩瀚无垠的干旱赤裸裸地瘫倒在我的面前,像一位两手空空的人,最终学会了沉默。师傅说,前面那个路口就是去唐汪的路,你到路口去等下一趟车,这趟车要去临夏市。我下了车,顺着师傅所指的方向走去。一个豁大的山口子,从董岭的山巅突兀地朝向盆地似的唐汪川。站在山口子顶端放眼望去,唐汪…
◇张仲永二叔喜好栽树,在方圆十几里是出了名的,自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起,二叔年年上山栽树,把门前的山梁种成了花果山。春暖花开时节,粉嘟嘟红艳艳的杏花把整座山染成了花海,一树树、一簇簇娇艳的杏花跳跃枝头,好似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引得蜜蜂嗡嗡乱飞,燕子、山雀、百灵、布谷鸟儿在林间在枝头欢欣跳跃,呼朋唤友,莺歌燕舞,整个村庄顿时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我家就在西部一个偏僻山村里。那时候的村庄里树木是连成片…
◇茉 栅春风拂面,春光灿烂,春色满园,春花渐开……用“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冰火两重天”“坐过山车”等成语和句子形容初春的感觉恰如其分。然而即使如此,依然喜欢春光潋滟的一切。昨天春光灿烂,今天春雪霏霏,惊蛰节气令一些蛰虫苏醒,植物们也纷纷醒来,前前后后地赶赴一年一度春天的约定。无论米粒大的芽孢,还是一开始就拧着疙瘩的花苞,都是时光宝典上盛大的春气。南方的花儿开了,沿河看柳,柳色泛绿,春水流泻的美…
◇姬良淑我小的时候,没去过博物馆,小小的县城,黄河穿城而过,只有南北两条公路,也不知道有没有博物馆。上了大学,正好遇到建校100周年,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校博物馆,博物馆里具体展示了什么忘记了,只记得一进馆,大厅正中间一块恐龙足印化石,老师说那是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方恐龙足印化石,是从刘家峡运过来的。我为之一振,因为家乡的文物在另一个地方展示,不得不说是种自豪,只是当时,我对博物馆和文物都没有多…
人到了晚年,眼中日渐多了些自己不能察觉的暮色,心里也多了些对即将消逝的事儿的莫名留恋来。就说要理发,我并不去闹市,却还是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走向那家多年来一直窝在深巷的理发店。说来也是有了些岁月,多年来忙碌于纷纷扰扰的杂事中,如今,已经记不得当年是如何找到了这家理发店的。依稀记得是经一个熟人指点,反正,第一次是觉得好不容易才寻到了这里。自后的日子里,或是与人结伴,或是孤身独行,几十年风风雨雨,往来…